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充满了中国北方人的淳朴和细腻、高亢与豪放之情。它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有的还流传到国外,受到国际友人的欢迎。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陕北民歌以其浓厚的乡土特色享誉世界民族乐坛。在这种情况下,陕北民歌英译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了。王宏印教授的《西北回响》,包含了105首陕北民歌及其英译文本,虽然尚未达到演唱水平,但是是陕北民歌的语义翻译文本和艺术再创造性文学翻译文本,是陕北民歌向外传播的第一步。迄今为止,研究者已经从多角度研究陕北民歌翻译,相比之下,考虑到陕北民歌自身的特色以及王宏印教授对陕北民歌的独特性翻译,本文作者认为或许翻译美学更适用于研究王宏印翻译的陕北民歌。翻译美学强调用美学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使语际转化中的美学问题得到分析、阐释和解决。刘宓庆教授的翻译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翻译美学和西方翻译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研究的内涵。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审美主体即译者,翻译审美客体即译文和原文,审美再现手段,审美标准和审美意识系统等。由于陕北民歌具有特殊的美学要素,本文作者选取了王宏印教授的英译本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角度对陕北民歌的英译本进行分析,以窥翻译美学是否在陕北民歌的英译过程以及英译本中得以体现,并进一步探索翻译美学在陕北民歌翻译中产生的积极影响。经过分析和研究,本文得出,受翻译美学的影响,王宏印教授采用了归化法、异化法、模仿、翻译补偿等翻译策略,再现了陕北民歌的形式美和非形式美,使陕北民歌的美学要素在其英译本中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和指导陕北民歌翻译是可行的,并且本研究为陕北民歌的进一步翻译及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