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自由游泳能力分析及流场选择实验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j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鱼类游泳行为的各种环境因子(水流、声、光、电和气泡)中,水力因子至关重要。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多用水流速度单一指标来研究水流对鱼类的影响,但限制于水流本身的复杂定量技术,并没能深入挖掘水流速度和鱼类行为学关系中的规律。随着水力学和鱼类行为学定量技术的方法改进,水流的细部特征和鱼类行为的关系有望得到深入研究。  本文实验研究了具有典型性洄游特性四种淡水鱼类(白鲢、白甲鱼、花骨鱼、光倒刺鲃)的自由游泳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体长为8.79±0.62cm鲢的自由游泳速度与相对自由游泳速度分别为23.03±3.53cm/s和2.62±0.40bl/s;体长为6.34±0.42cm白甲鱼的自由游泳速度与相对自由游泳速度分别为22.53±8.43cm/s和2.62±0.96bl/s;体长为7.12±0.51cm花骨鱼的自由游泳速度与相对自由游泳速度分别为21.80±8.93cm/s和2.20±0.87bl/s;体长为5.67±0.38cm光倒刺鲃的自由游泳速度与相对自由游泳速度分别为21.14±8.95cm/s和2.34±0.92bl/s。速度与体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由于在传统的鱼类游泳能力测试的方法中,往往会将实际上不均匀的水流流场近似的看做是均匀流,导致实所得结果并不能反映鱼类真实的游泳能力,对鱼类在流场的趋避行为更是难以判断。本文研究了体长为10.50±0.37cm,体重为14.66±0.14g的鲢鱼在圆柱扰流下的流场区域选择,实验中首先运用PIV技术模拟流场,研究流场的具体特征,然后根据水流紊动情况将游泳区近似分为紊动区和均匀区,最后通过观察鲢鱼在各个区域的出现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白鲢在紊动的水流中,在均匀的流场区域的出现率明显大于紊动区域。  最后,文章指出在水工程背景下,通过研究流场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合水工建筑物如鱼道的水力学设计等现实需求,配合水力学和行为学定量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有望解决鱼道等工程应用中水力学设计方面的关键问题,并促进鱼水关系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电力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需要在水能蕴藏丰富的地区修建更多的大容量电站和高水头大坝。西南地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区域互联电网的形成、交直流输电以及电力市场化,电网安全稳定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体系缺乏适应性的弊端暴露无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进展之一——多Agent技术,建立电力系统分散式紧急控制体系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途径。 本文以构建基于多Agent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体系为中心,从Agent技术本身发展现状和该技术与电力工学问题的结合研究现状出发,提出基于多Agent
摘要:随着中考历史开卷由“试点——推广——不断完善”的推进,考试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方法;复习效率;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28  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应对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结合考试说明、课标、时政热点、
一维量化记忆模型(SM)以经典的弹塑性模型为基础,将土体在单调加载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剪切模量变换成量化模量在几何空间上的分段线性分布,这种变换建立了剪切模量与量
在花色研究上,蓝色花卉因其色彩高雅、稀少而成为研究的重点。影响花色的因素很多,而飞燕草色素的积累被认为是产生蓝色花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自然界中的花色种类繁多,但是菊花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目前全国尚有
克隆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大类群。生境选择行为是物种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与环境互作的产物。前人的一些研究表明异质性环境中的克隆植物能够对其生境做出选择,从而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并克服斑块环境的胁迫,提高其整体适合度。但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侧重于资源环境中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模式,且其选择的机制仍不清楚,而异质的毒性环境中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研究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克隆植物选择性定植模式的机制。本研究将克隆植物蛇莓置
学位
土壤墒情是指农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墒情模拟和预报是灌区灌溉系统配水关键技术之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规模的稳定与发展,在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