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联合心内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心律失常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发作频率为依据,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Tachyarrhythmia,TA)和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BA)。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病率伴随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危险性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TA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相对较低,诊断难度较大,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心律失常类型。在心血管诊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下,心内电生理(Intra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IEPS)和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尽管准确率较高,但因其有创、操作复杂且对设备要求较高等因素的制约,在临床广泛普及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临床迫切需求更为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的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精准了解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对起源部位进行定位,检查结果相对可靠且可提供“风险分层”,并可快速终止心动过速;它还可以复制心律失常、测定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心动过速诱发窗口,可作为IEPS重要的初筛手段。因其电极导管放置的部位,它也存在着不能弥补的缺点:①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食管病变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②无法记录到希氏束电位;③对长RP心动过速无法明确诊断;④对极少数特殊房室旁路无法准确定位。既往有TEAP、IEPS分别应用于TA的研究,但TEAP及IEPS联合应用于TA尚未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分析TEAP、IEPS分别对于TA的诊断分型,进一步探讨TEAP的可靠程度;通过对比RFCA术前行IEPS或TEAP+IEPS,分析两者对TA的检出率、RFCA手术时间、手术即时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TA提供更有效、安全、可靠的术前检查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208例高度怀疑TA患者为项目研究对象,其中162例患者接受TEAP+IEPS检查,46例仅行IEPS检查。IEPS检查时,使用CARTO系统进行三维标测,常规放置冠状窦、右心房、希氏束和右心室电极,同步记录心内各部位电活动。行心房、心室程序或非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发作,并根据最终IEPS及RFCA结果判定心动过速类别、房室旁路位置及最早激动点。TEAP检查时,将食管导管的电极连接心脏电生理刺激仪,采用快于自身心率10~20bpm频率的SiS1连续刺激,将起搏电压由5V开始增加,以起搏脉冲全部有效夺获心房的最低电压为佳,微调电极导管深度,当记录到双相或多相的高大P波且用较低电压即可夺获心房时为最佳部位。行心房程序或非程序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并测定心动过速诱发窗口及传导系统不应期,根据食管心电图特征判定心动过速类别、房室旁路位置,并与IEPS及RFC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08例患者不同年龄段组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先心病、伴发胸闷胸痛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EPS组与TEAP+IEPS组在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先心病、伴发胸闷胸痛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S组46例,IEPS检出TA病例占86.96%,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TEAP+IEPS 组 162 例,TEAP 检出 TA 病例占 87.65%,包括 AVNRT、AVRT、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 atrial reentricular tachycardia,IART)、AF、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两组检出心动过速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室旁路心房端定位方面,TEAP、IEPS的检查结果显示两者定位结果一致。IEPS组与TEAP+IEPS组在RFCA手术即时成功例数及手术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EAP联合IEPS,明显提高了 IEPS检出TA的阳性率,缩短了 IEPS和RFCA治疗的时间。2.TEAP可检出不适合RFCA的病例,节省了手术资源,减轻了患者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考虑共建共享的复杂装备组合优化是适应联合作战和装备发展需求的一种新的装备发展规划理念,不仅需要统筹考虑共建阶段各研发单位的资源高效整合,还需兼顾共享阶段中预期运用场景下的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等不同约束。为了高效获得优质的组合规划与组合选择方案,本文研究了共建共享双层策略驱动的复杂装备组合优化问题。首先,综合考虑共建和共享策略,对装备研发组合规划问题和装备组合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然后,设计了深度神
期刊
针对传统动态武器目标分配模型以武器打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过于单一,并且现有智能算法在求解该模型存在收敛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multi-objective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NSMWOA)求解动态武器目标分配模型。首先为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引入2次logistic映射初始化种群,合
期刊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早期(术后30天)通畅性的相关因素,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诊疗及预防桥血管病变提供依据及参考。资料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2005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01日,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30天复查的冠状动脉CTA显示的桥血管病变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桥血管病变组(桥血管狭窄程度≥50%)和桥血管通畅组(桥血管狭
学位
背景与目的:随着近年来对女性不孕症的深入研究,发现女性不孕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通过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Ⅰ antibody,A-β2GP Ⅰ)不同水平的原发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IVF/ICSI)助孕后,其临床结局的差异性,分析抗磷脂抗体分型定量测定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
学位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远期预后,探讨中医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治疗思路和客观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pringer、维普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中所有有关中医药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远期预后的文献,对所有搜集到的临
学位
武器-目标分配(WTA)是多平台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针对常用的智能优化算法在进行分配问题求解时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差等不足,提出采用有权二部图模型对问题进行刻画,并结合KM算法进行求解。针对复杂的多重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匹配度矩阵的扩展形式,将武器与目标之间的匹配度进行统一表示。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针对多阶段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建立了多阶段多目标约束组合优化问题模型。在考虑资源约束、可行性约束的前提下,寻求对敌方目标造成最大伤害的同时,资源损失最少。在MOEA/D算法(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decomposition)基础上,引入了差分进化算子,并提出了启发式初始化种群机制,以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收敛并加快收敛速度。采用随机
期刊
武器目标分配问题是指挥控制与任务规划领域的关键难点之一,也是军事运筹领域的基础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研究,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在陆海空天电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研究,涌现出了大量模型和算法。系统梳理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典型作战样式、建模方法、求解算法和实验验证,掌握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化、无人化战争带来的新挑战,分析武器目标分配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一直以来,手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后往往是肿瘤的中晚期,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无明显优势。近些年来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研究主要分析经皮肝穿刺途径行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疗效,通过降低黄疸指数,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焦虑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引起恶性黄疸疾病的肿瘤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为今后的临床
学位
背景和目的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表现为肝脏器官组织免疫损伤明显,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影响相对较大。在临床上,由于AIH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增加了难度。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 1(Programmedcell death1 Ligand1,PD-L1)又 CD274 或 B7 同源体(B7Homologl,B7-H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