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张家沟地区位于伊陕斜坡中部的靖边油田,目前已在该地区长2油层组发现了油藏,但单井产量悬殊,石油富集规律尚未明确,这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和开发。因此,需要对张家沟地区长2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展开研究。本文根据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原理,对长2油层组地层进行了精细划分,并明确了构造和储层特征,刻画了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最后,综合分析了石油富集的影响因素。依据沉积旋回和地层厚度等原则,将长2油层组分为长21、长221、长222和长223四个小层。各小层在本区分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研究区发育3组近北东-南西向的鼻状低幅度隆起构造,各小层构造定向排列明显,继承性良好。长2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沼泽等三种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纵向上叠置成片,其中长223砂体最为发育。由下到上,砂体连续性变差,长21小层部分砂体呈透镜体分散分布。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粒长石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储层空间类型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和粒间溶孔等,孔隙度分布在17%~20%,渗透率介于0.07~60mD之间,平均10.8mD,综合评价长2储层属于IIb和IIIa类储层。长2油藏属于岩性—构造油气藏,发育底水,地层水为CaC12型。油层平均埋深915m,储层压力8.8Mpa,油藏温度34~36℃。平面上长2油藏呈条带状分布,石油富集区和鼻状低幅度隆起区吻合性良好,说明石油的富集明显受到低幅度构造控制。分流河道控制下的储层砂体物性较好且含油饱和度较高,表明分流河道的主体部位是石油富集的有利场所。沼泽、天然堤等微相砂体物性较差,不利于石油富集。总的来说,石油的分布受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