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源氨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比50~80%)。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由NH3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准确评估并有效缓解畜禽养殖尺度的氨排放对提高我国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沉降、缓解雾霾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定了河北省坝上高寒区的两类(3个)奶牛养殖场(包括一个“全牛舍”式结构和两个“牛舍+运动场”式结构),采用反演示气体扩散技术(bLS)结合开路式激光仪进行实地测定,同时将饲料及粪污管理信息输入“氨与温室气体智能核算”(AGRIT)软件进行模型估算,深入分析两类(3个)奶牛场在不同饲养条件和粪污管理措施下的NH3排放特征与差异。此外,针对“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粪污直接露天堆存的处理方式,通过覆盖醋糟(CZ)和添加磷酸二氢钾+氯化镁(TJ)的方式进行野外粪污堆存氨减排模拟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比探究通气法(VCT)、密闭抽气法(DCT)和被动采样法(PST)三种氨挥发测定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将测定所得两类减排措施的减排率输入“AGRIT”模型,探究“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的整体氨减排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牛舍”式奶牛场(#1)、“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2、#3)冬、夏季近地面氨气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36~1.69ppmv、0.03~0.72ppmv、0.16~0.77ppmv;所测定养殖场的空气氨浓度均远低于养殖业安全标准(20~25ppmv),符合饲养规范。(2)奶牛场的氨气日排放特征表现为白天高、夜间低,氨季节排放特征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氨排放速率随温度与风速呈指数增长,因此温度与风速是影响养殖场氨挥发的主要环境因素。(3)由“bLS”法测定所得奶牛#1~#3年氨排放因子分别为12.95、44.98、53.77 kg·head-1·yr-1,由“AGRIT”软件估算所得3个奶牛场年氨排放因子依次为15.56、28.23、30.64 kg·head-1·yr-1;实测与模型估算结果均显示“全牛舍”式奶牛场(#1)的NH3排放率显著低于“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2、#3)。(4)VCT、DCT和PST三种技术的监测结果一致表明,覆盖醋糟及施用外源添加剂均可起到抑制氨挥发的作用。综合看来,CZ的减排率为35.83%~70.33%,TJ的减排率为 3 5.89%~65.01%。(5)VCT、PST测定的氨挥发总量均低于DCT测定结果。VCT法下CK、CZ和TJ处理的氨挥发量仅为DCT法测定值的20.46%、10.09%和11.17%;PST法下CK、CZ和TJ处理的氨挥发量为DCT法测定值的64.38%、68.64%和61.67%。(6)粪污堆存环节经覆盖CZ处理后,“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整体氨减排率为10.11~10.33%;施用TJ处理后,整体氨减排率为9.12~9.31%。综上所述,“全牛舍”式住房结构是有助于降低氨排量的一种饲舍养殖模式;覆盖醋糟和施用外源添加剂是有利于“牛舍+运动场”式养殖场粪污堆存状态下氨减排的有效措施;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与开路激光仪的结合是适合检验养殖场尺度控氨效果的研究工具;DCT与PST的结合是检验粪污管理尺度氨减排效果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