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兰多:一部传记》主人公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兰多:一部传记》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于1928年完成的作品。这部小说被伍尔夫设计为一种新形式的传记,它以其丰富的主题和精神内涵,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奥兰多人格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表现进行细致的梳理,同时解释奥兰多人格变化的机制和背后的动因。纵观奥兰多在近四百年间的人生经历,很容易发现奥兰多的人格经历了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小说的初期,奥兰多的人格由本我主导,他任性冲动,并且不考虑社会秩序和道德的约束。这使得他在爱情和事业上双双经历了失败。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奥兰多的人格逐渐变得成熟。她的自我能够很好的平衡本我,超我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成熟的人格的作用下,女性奥兰多的行为变得符合社会规范并且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在小说的结尾,奥兰多的诗歌得到了发表并且获了奖,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她也顺应了时代精神,成功地结婚生子。奥兰多身上不同机制共同作用发展了他的人格,主要表现为压抑,移情,升华,目标认同。通过这些机制,奥兰多的人格逐渐变得成熟,使得他能够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释放自己最原始的欲望。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能是人类所有行为能量的源泉,因此,也是奥兰多人格发展的最终动因。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融合可以解释奥兰多两次连续睡七天的原因。通过第一次睡眠,奥兰多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通过第二次睡眠,奥兰多获得了身体上的重生,变为了一个女人。对《奥兰多》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给读者理解主人公的各种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使读者认识到成熟人格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本文还希望通过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唤起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关注,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从而过上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为克服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眼光”,我国学者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创建了汉语“字本位”理论。该理论将“字”作为汉语的基本单位,认为汉语中语音、语义、语汇、句法等各层面的交会
英语诗歌中充满了大量的陌生化手法,这些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魅力。因此,在翻译诗歌时,译者要尽量再现原诗中的陌生化手法,给汉语读者一个“原汁原味”的译文
An ultra-wideband impulse radar was stud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buried life in coal mines. An improv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based on a cro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南方黑人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美国南方种族主义的关注。《坟墓的闯入者》是福克纳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著名的
关系从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语法句型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结构复杂,特别是对于二语习得学习者来说,其习得难度较大。因此,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关系从句的习得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