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问题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找出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形成的机理,对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分析需要,提出本文信贷配给的概念。S-W模型于1981年提出,它的重要贡献是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对信贷配给进行分析,并在理论上较圆满地解释了信贷配给问题,因此S-W模型成为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的主要模型。本文通过一个算例来说明S-W模型的思想。本文的模型通过引入法律制度因素,对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如何加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两者进行了量化处理,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程度与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或合约执行力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法律制度越健全或合约执行力度越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范围就会缩小。国内信贷市场上的利率尚未市场化,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并不完全受市场利率的调节,因此我们的模型引入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假定,即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不仅包括银行的利率成本,还包括各种非利息成本。中小企业所付出的非利息成本的多少与银行的审批标准有关。非利息成本的增加会引发逆向选择。所以银行处于两难困境,导致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通过比较国内外文献中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形成机理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非利息成本的存在、中小企业抵押匮乏和有效担保的不足等。要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就是要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单位贷款的费用、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具体而言,包括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制度,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改革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体制,逐步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和发展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体制、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