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12%,女性生殖道肿瘤的第一位。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46万新发病例,大约27.4万患者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长期、连续的病理过程,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的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可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一定的控制。近50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筛查的开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大减少了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的现状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普查率低,我国妇女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规范的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服务。因此我国在子宫颈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经济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方案。一些研究表明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多为低危型HPV感染,极少数进展为宫颈癌;而高危型HPV阳性会导致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越来越多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认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跟宫颈癌前病变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目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必要条件已得到共识,流行病专家和临床医生关注的是当已经存在HPV感染后其他一些辅助危险因素的作用,宫颈癌前病变亦是如此,这些高危因素包括了如性生活情况、婚姻生育状况、吸烟、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感染性传播疾病、社会经济因素、教育水平、是否做筛查等等。了解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合适的筛查策略来更好的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其独特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其他可能的辅助危险因素的关系。了解HSIL(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制定经济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宫颈癌前病变的方案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其他可能的辅助危险因素的关系。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达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的。方法:(1)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是否吸烟、生育史、高危型HPV感染以外性传播疾病史(梅毒,外生殖器疱疹,衣原体,尖锐湿疣,滴虫,HIV)、是否口服避孕药、性行为、既往的子宫颈筛查(巴氏或液基细胞)和宫颈癌家族史等。并表明其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DNA值、病理结果。(2)研究对象:对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做宫颈病理检查的,年龄在20-74岁之间的患者共594例,以病理结果为分组标准,病例组是病理结果为HSIL的病人共374例,对照组为病理结果正常(正常、慢性炎症、息肉、鳞状上皮化生)的病人共218例,对他们进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对象入组需填写专门设计的问卷。(3)检查方法和阳性标准: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采用液基细胞学取样器及保存液、细胞学制片仪(Thin prep 2000),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TBS (the Besthesda system)分类法或巴氏五分类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13种HR-HPV (16,18,31,33,35,45,51,52,56,58,59和68)亚型,阳性标准为HPV-DNA≥1 pg/ml;深圳金科威公司的SLC2000电子阴道镜、活检钳、10%的福尔马林保存液、常规石蜡制片所用材料。(4)统计学方法::所有分析在SPSS13.0软件上进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凡是P值小于0.10的因素选出来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强迫引入法(enter法)。多因素分析结果按照显著性水准α=0.05(双侧),凡是P值≤0.05者作为是否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结果:HSIL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病例组36.051±6.849岁,年龄范围20~74岁;对照组年龄38.096±9.762岁,年龄范围20~69岁。将年龄分为≤30岁,31~35岁,36~45岁,≥46岁等四组,病例组年龄组百分比不同,分别为58.4%,72.6%,67.2%和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6岁分别与前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1,<0.001。性行为因素:初次性生活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伴侣个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性伴侣个数为1个,2个,≥3个的百分比为89.0%(194/218),7.8%(17/218),3.2%(7/218),病例组则分别为81.4%(306/376),10.4%(39/376),8.2%(22/376)。性伴侣的性伴侣个数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生育史和避孕方式:两组的妊娠次数,产次,口服避孕药史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和家族史:两组的吸烟和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学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职业和教育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收入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HR-HPV感染以外的性传播疾病:对照组感染率为6.4%(14/218),病例组感染率4%(15/3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细胞学筛查:对照组细胞学筛查按次数分为0次,1次,2次,大于等于3次四组,其百分比分别为48.2%(105/218),21.1%(46/218),11.9%(26/218),8.8%(41/218)。病例组分别为83.5%(314/376),8.2%(31/376),5.3%(20/376),3%(11/3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感染:高危型HPV-DNA负荷分为<lpg/ml,1-pg/ml,10~pg/ml,100~pg/ml,~1000 pg/ml等五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DNA值≥1 pg/ml定义为有高危型HPV感染,对照组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9.1%(117/218),对照组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8.1%(367/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IL的logistic多因回归分析结果:将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值<0.1的年龄、性伴侣个数、产次、初次性生活年龄、是否口服避孕药、收入水平、宫颈细胞学筛查次数、HPV-DNA值等八项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分析。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P<0.001),将高危型HPV-DNA值分为<1pg/ml, 1≤HPV-DNA<10pg/ml,10≤HPV-DNA<100pg/ml,100≤HPV-DNA<1000pg/ml, HPV-DNA≥1000pg/ml五组,以HPV-DNA值<lpg/ml为对照,OR值依次为15.516,38.496,98.33,57.564;产次亦为高危因素(P<0.05),将产次分为0,1,2,≥3四组,以0产次为对照,OR值分别为2.931,4.067,3.870;性伴侣个数有可能为高危因素(P=0.061);宫颈细胞学筛查次数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保护因素(P<0.001),将宫颈细胞学筛查次数分为0,1,2,≥3分为四组,以筛查0次为对照,OR值依次为0.257,0.187,0.067;初次性生活年龄为保护性因素(P<0.05),OR值为0.897。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HSIL的危险因素,多产为危险因素,多个性伴侣为可疑危险因素,宫颈细胞学筛查和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晚为保护性因素,提示防癌工作应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