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现代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电子技术和小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用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封装结构越来越薄,表面贴装器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对此类电子元器件进行地面模拟电离总剂量辐照试验时很可能出现辐照剂量场中器件辐照位置剂量率准确测量,而器件辐照敏感区不满足次级电子平衡条件的现象,导致器件辐照敏感区实际吸收剂量小于平衡剂量,从而试验器件抗电离总剂量水平就可能被高估,为之后的航天器空间在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现代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电子技术和小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用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封装结构越来越薄,表面贴装器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对此类电子元器件进行地面模拟电离总剂量辐照试验时很可能出现辐照剂量场中器件辐照位置剂量率准确测量,而器件辐照敏感区不满足次级电子平衡条件的现象,导致器件辐照敏感区实际吸收剂量小于平衡剂量,从而试验器件抗电离总剂量水平就可能被高估,为之后的航天器空间在轨运行埋下隐患。因此,研究电子元器件辐照敏感区次级电子不平衡对电子器件电离总剂量效应的影响程度很有必要,对人们评估航天用电子元器件抗辐照水平以及抗辐照加固技术的开发很有参考意义。本论文就上述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工作以及获得了相关的成果:选择三款不同型号的双极晶体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聚乙烯材料作为平衡材料使得器件辐照敏感区在进行辐照试验时满足次级电子平衡条件,然后通过测量对比有无设置平衡材料的试验器件辐照敏感电参数的变化,判断该试验器件是否存在辐照敏感区未达到次级电子平衡的现象,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器件敏感区未达到次级电子平衡对电离总剂量效应的影响程度。另外结合蒙特卡罗方法,仿真模拟计算器件各结构层的实际吸收剂量以及与平衡剂量的偏差,为分析器件敏感区次级电子不平衡对器件电离总剂量效应的影响提供参考,为平衡材料在辐照试验中的使用提供建议。通过对三款不同型号的双极晶体管进行钴源地面模拟总剂量辐照试验,获得了有无设置平衡材料两种试验条件下器件辐照敏感电参数电流增益随辐照总剂量的退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塑封直插式NPN双极晶体管MPS2222A和塑封直插式PNP双极晶体管MPS2907A在有无设置平衡材料的试验条件下器件电流增益退化基本一致,并未出现明显差别,而塑封贴片式NPN双极晶体管BC817-16的试验结果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设置平衡材料的器件比未设置平衡材料的器件电流增益退化更加明显。两种试验条件下,晶体管电流增益退化相对变化量在100krad(Si)剂量点时为36.69%,在300 krad(Si)剂量点时为17.41%,随着总剂量的累积器件被高估的抗辐照水平逐渐降低,表明在不满足次级电子平衡的情况下,器件的抗辐照水平可能被高估。此外,还进行了试验器件仅设置前平衡材料和仅设置背平衡材料的辐照试验。分析讨论了这两种试验条件下平衡材料对器件电离总剂量效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前累积层平衡材料对器件电流增益退化的影响大于背散射层平衡材料对器件的影响,且这两种试验条件下器件电流增益退化百分比值之和近似等于同时设置前后平衡层的器件电流增益退化百分比值。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器件在未设置平衡材料、前后均设置平衡材料、仅设置前累积层平衡材料以及仅设置背散射层平衡材料,四种试验条件下器件各结构层实际吸收剂量,并以60Co-γ射线在硅中深度剂量分布的峰值作为平衡剂量,进行了器件各结构层实际吸收剂量与平衡剂量的偏差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平衡材料能够有效使器件敏感区达到次级电子平衡,前后均设置平衡材料、仅设置前累积层平衡材料和仅设置背散射层平衡材料的器件辐照敏感区实际吸收剂量分别达到平衡剂量的99.34%、92.6%、32.49%。
其他文献
森林土壤是碳、氮最重要的贮藏库,又起到了碳素和氮素的源、汇的作用。碳和氮循环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对全球的气候改变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了解其对未来气候的影响机制等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根据四川省主要森林土壤类型调查数据,探究四川省主要森林土壤全碳、全氮的含量及变化特征,研究其分异规律,并分析气温、降水、海
过度消耗化石燃料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刺激了清洁可持续能源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以其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环保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能源设备之一。但是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需求。在众多候选电极中,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的金属锂被认为是二次电池的理想电极。但是,锂金属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是一种具有指纹识别能力的光学检测方法,SERS技术是通过一定适合频率的入射光照射在复合有金属纳米颗粒的多孔硅光子晶体时,引起等离子体共振使金属表面的电磁场显著的增强。将待测生物分子放在复合银纳米颗粒的多孔硅光子晶体(Ag NPs PSi PC)基底上,使得待测生物分子很好的与SERS基底反应从而拉曼信号得到了更好的增强。本论文将纳米技术、电化学阳极腐蚀技术、热处理技
具有微腔结构的多孔硅已被广泛用来制备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孔硅微腔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使用羧基水溶性Cd Se/Zn S量子点(625 nm)成功标记互补DNA分子进行折射率放大,并利用优化后的角度谱法进行检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玻璃片优化了角度谱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优化后的角度谱检测法的原理。利用Bruggeman理论,计算孔隙率分别为60%和80%的PS
近年来,在“北极浮标计划”等国际项目的支持下,各国科学家在北极投放了大量的海洋浮标和海冰浮标,但监测低空大气参数和海冰下海水的其它参数依旧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随着飞行器在航拍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极地考察中,我们也能频频见到它的身影,但由于飞行器续航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较长时间观测与数据采集的目标。因此,设计和研发一种能够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测量10米内不同高度的大气参数和海冰面积雪厚度、以及为小型飞行
近年来,由二维材料堆叠形成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利用二维材料层状结构的特点,我们可以选取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二维材料并且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堆叠在一起,从而得到各种我们想要的结构。其中,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也是我们研究最广泛和最深入的一种异质结构。尽管人们对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有关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纳米带(GBNN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是典型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之一,具备多种卓越的性能,在未来纳米电子学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研究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对新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背后的许多电子和输运性质还没有得到更好的理解。本文将运用紧束缚模型和格林函数方法从以下几点系统地研究晶格匹配的锯齿型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在电场、局域势和磁场作用下的能带结构和输运性质,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首先,
射电天文望远镜是一套由众多设备有机组成的综合系统,通常包括主动面系统、馈电系统等。在进行天文观测时,设备之间彼此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相互依赖,每个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及天文观测模式。因此及时掌握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每个设备的有效控制对开展天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正是射电望远镜监控系统负责完成的工作。南山26射电望远镜(NSRT)现有的监控系统只对部分设备进行了监
大口径反射面天线作为射电天文、深空探测等领域的重要载体,利用它来接收宇宙中的微弱信号。为了更高频段的观测需要,射电天线指向精度通常要求小于主波束宽度的十分之一,对于短厘米波段或毫米波段的大口径天线,指向精度要求高达几角秒,因此对于大口径高频段的反射面天线来说指向问题成为天线性能实现的重要关注焦点。而在射电天线观测运行期间,其主反射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环境载荷的作用,导致天线的实际指向偏离目标星源。对
合并报表让人难以理解,是会计界公认的一个难题。合并报表在我国之所以成为难题,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最初只注重引入,缺乏持续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相关研究大多竭力应用权益理论阐述合并报表的原理,未能形成逻辑一致的基础理论和稳定合理的编制规制,也较少关注会计主体作为契约体的属性。而缓解合并报表难题的关键在于探究合适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契约理论思路,应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等概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