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习者在二语产出时的自我修正行为。自我修正是口语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说话者边说边对自己未说出的或刚说出的话做出改动。这种修正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语言形式上的更改,并可以在语言各个层面上进行。自我修正是母语和二语口语表达中的共性,对自我修正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语产出的本质及口语产出中的监控机制。本文选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0名2007级英语专业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口语录音并加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对他们口语中的自我修正使用情况以及修正内容与修正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找出作为学习英语的高水平学习者,英语专业研究生口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希望以此为英语教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许多研究者认为自我修正是产生可理解性言语产出的重要工具,是体现语言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志。监控循环理论是解释自我修正心理机制的重要理论,它是由Levelt在其言语产出模型基础上创建的。言语产生模型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概念形成器”、“构成器”、“发音器”、“听辨系统”和“言语理解系统”。依据该模型,言语产出过程是模块化的,监控的工作由概念形成器完成。监控可以控制言语产出过程,发现错误并引发纠正,自我修正是自我监控的显性表现。循环监控理论可以解释自我修正但还不够全面,需要用“注意力”理论加以补充。注意力是重要的认知机制,其控制程度会影响说话者发现错误的能力。本文主要参考Levelt的知觉回路监控理论并根据Kormos与van Hest的理论观点对自我修正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英语专业50名研究生的口语语料进行分析,人工识别并统计出各种自我修正。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修正集中体现在“恰当性修正”(appropriateness repair)层面上,约占修正频率总数的55%,其中“消除歧义型的恰当性修正”所占比例最高,约占23%。其次是“不同信息修正”(different information repair),约占28%,最后是“错误性修正”(error-repair),约占18%。我们发现,由于自动驾驭语言的能力比较高,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口语修正集中体现在修正语言的内容层次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但是错误性修正频率比预期要高。其次,本研究通过从语言产生的自动化理论角度分析并解释自我修正现象,并研究高级语言学习者自我修正行为的内在语言产生机制。根据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发现,语言教学者应对自我修正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给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进行自我修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国外自我修正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还不多,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口语修正现象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