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用于制备大粒径球形硅胶粒子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三种:溶胶-凝胶法、喷雾干燥法和有机硅烷试剂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法存在的共同缺点主要是硅胶纳米粒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导致所得球形硅胶形状不规整,容易破碎。而有机硅烷试剂水解法由于原料价格昂贵,反应步骤繁琐,且老化时间很长,所以使硅球的大规模生产受到了限制。由此可见,大粒径硅胶制备的关键在于增强硅胶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硅胶粒子或者水玻璃能够紧密结合成圆整的球形。本论文在传统硅胶制备方法中引入了粘合剂的概念,分别考察了明胶、淀粉、脲醛树脂胶、羟乙基纤维素和PEG10000等粘合剂在大粒径硅球制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且以脲醛树脂胶为粘合剂发展了三种新型的硅胶制备方法。其中溶胶-凝胶法以苯甲醇为分散介质,可以制得粒径分布范围为10μm-100μm的大粒径硅胶,球形硅胶粒子产率可达95%以上,硅胶外观圆整,分散性好,硬度较高,通过调节机械搅拌速率即可控制硅胶粒径分布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备合适的球形粒子,最后所得产品粒径非常均一,成功地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喷雾干燥法制得的球形硅胶粒径大多分布在10μm-20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该法经济环保,节省了有机溶剂,且易于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pH诱导快速粒子堆积法简便易行,初步实验中得到了比例很高的150μm左右的超大粒径微球,在研究中也展现了较大的可行性。将制得的球形硅胶粒子分别键合巯基和IDA,功能化硅球在吸附钯离子的实验中表现了较好的吸附能力。喷雾干燥法中以脲醛树脂胶为粘合剂制得的大粒径硅球,组成粒子之间结合较松散,相对于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胶而言,可以对水溶液中的Pd2+进行迅速有效的吸附,吸附效率非常高。而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三种大粒径球形硅胶,羟乙基纤维素作为粘合剂制得的硅球吸附能力比PEG10000和脲醛树脂胶作为粘合剂制得的硅球吸附性能更好。但总的来说,四种硅球都可以对Pd2+进行较为有效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