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为探针的DNA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以来,纳米科技已成为科学、技术界关注的热点,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渗透到不同学科,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带动相关的热点课题不断涌现。纳米粒子良好的稳定性、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光学效应以及特殊的生物亲和性,使它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基于金纳米粒子在核酸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建立新的检测DNA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 1.综述了纳米粒子的特点、合成方法及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2.基于金纳米粒子的特殊光学性质,利用单链DNA.和双链DNA不同的静电作用,研究了小分子与DNA的作用。论文中就EB(ethidium bromide),Ru(bipy)2(dppzl)2+,Ru(phen)2(dppz)2+和Ru(bipy)2(dtppx)2+等小分子对双链DNlA的稳定作用进行了研究。自互补序列的oligo a和其对比序列oligo b都可以吸附于Au纳米粒子表面。当加入分子嵌入试剂如Ru(bipy)2(dppx)2+,Ru(phen)2(dppzl)2+,Ru(bipy)2(dppz)2+和EB时,oligo a由单链变为双链,从Au纳米粒子表面脱附,导致Au纳米粒子在0.1M NaCl存在时发生聚合,所以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而Au纳米粒子-oligo b溶液在相同分子嵌入试剂存在时仍保持红色。非分子嵌入试剂对oligo a和oligo b作用都微小,所以Au纳米粒子-oligo a溶液和Au纳米粒子-oligo b溶液在Ru(p,hen)32+存在时都保持红色。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来识别DNA分子嵌入试剂。许多抗癌药物对双链DNA有亲和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被用来从大量基因组合库中筛选潜在的抗癌分子。这种方法较之前的DNA修饰金纳米粒子方法更方便,快捷且费用低。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对采自中国南海三亚眉山附近海域的软珊瑚Sinularia sp.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体外生物活性研究。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综合运用薄层色谱(TLC)、制备薄层色谱(PTLC)、硅胶柱色谱(CC)、凝胶(Sephadex LH-20)色谱、反向柱层析(ODS)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采自中国南海三亚的软珊瑚Sinu
本文采用大分子溶液插层和高温溶液亚胺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粉状PI/OMMT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首先选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与4,4’-二胺基二苯醚(ODA)在室温下合成预聚体聚
本论文研究了Lewis酸三氯化铝(AlCl3)对二级氯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影响,旨在提高典型二级氯化合物作为ATRP引发剂的引发活性。研究中采用含典型二级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igment 450,CYP 450)属血红蛋白酶类,是微粒体混和功能氧化酶系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CYP450使进入机体的外源物经代谢后向两个方向发展:代谢解毒和代谢活化。代谢活化后的产物有较强的毒性,甚至产生致畸、致癌效应。P450 2J2参与药物的代谢,也能催化许多前致癌物(procarcinogen)和前毒物(protoxin)的活化过程,有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