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地秦汉简牘,顾名思义,是指在楚地出土的秦朝和汉朝两个时期的简牘材料,是从地域和年代两个角度封筒牘划分的类别。自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掘到现在,楚地共出土了40馀批秦汉简牘,凡26葛馀枚。这些简牘具备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材料真實、年代明确等鲜明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秦汉时期的文献语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截至目前,秦汉简牘的语言文字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单批简牘的研究;然以楚地秦汉简牘为名进行的研究尚未见到,有必要对这塊空白的领域做一番嘗試和探索。本文以楚地秦汉簡牘为研究對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七批簡牘,為《睡虎地秦墓竹簡》、《里耶秦簡》、《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关沮秦汉墓簡牘》、《张家山汉墓竹簡》、《随州孔家坡汉墓簡牘》、《东牌樓东汉簡牘》,主要採用了傳统训诂学和历史词彙学的研究方法。全文分上下兩编。上编中,本文主要探讨了楚地秦汉簡牘的四个问题,第一,研究方法。從使用频率上来锐,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當属比较法和據境求证法;第二,语言特点。楚地秦汉簡牘無论在文字的構形、書寫,還是词语的使用上,基本擺脱了楚地的方言特色,與同期傳世文献的語言特点相差无幾。我們在结合簡牘本身使用情況的基礎上概括了它主要的特点;第三,整理研究。原有的释文在文字释讀和注释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部分以實例的形式歸纳分析了簡牘整理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法律文書同义词研究。法律文書是楚地秦汉簡牘中最重要的一类内容,對其进行同義词的研究,可以大体窥兄楚地秦汉簡犊同義词的基本面貌。下编中,本文對《睡虎地秦墓竹簡》之《为吏之道》和《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之《为吏治官及黔首》兩部分做了较全面的释文校勘和注释,對其中存在的異文进行了细緻的辨析,簡文中其它的语言现象,如通假现象和用韻情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