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鸡杆ompW基因对菌体抗逆和致病性的影响机制及flfA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ma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为巴氏杆菌科鸡杆菌属的代表种。鸭源鸡杆菌感染蛋鸡后往往造成以腹膜炎和输卵管炎为主的病理变化,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死亡率升高。该菌的多重耐药性使得抗生素治疗鸭源鸡杆菌病的效果不甚理想。用目前部分已知致病因子作为抗原的传统疫苗均无法提供理想的保护效果。新型疫苗的研制是当前鸭源鸡杆菌病防控研究的重点,而鸭源鸡杆菌致病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和鉴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外膜蛋白W(Outer membrane protein W,OmpW)在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被膜形成、黏附、耐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菌毛通常在细菌黏附宿细中发挥关键作用。但这两个因子在鸭源鸡杆菌的具体作用还未被阐明。为了解OmpW及菌毛在鸭源鸡杆菌各种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该菌的致病机理,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鸭源鸡杆菌ompW缺失菌株ΔompW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鉴于外膜蛋白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黏附、抗应激、耐药等各种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M-IV培养基制备鸭源鸡杆菌感受态细胞,用自然转化法将上下游同源臂和氯霉素抗性基因组构成的线性打靶序列转化鸭源鸡杆菌感受态细胞,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owpW缺失菌株AompW。然后比较了鸭源鸡杆菌RZ和AompW的生长性能及溶血活性,发现ompW缺失对鸭源鸡杆菌的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大小及溶血活性没有影响,表明OmpW不参与鸭源鸡杆菌的这些生物学特性。最后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12种抗菌药物对鸭源鸡杆菌RZ和AompW的MIC,结果显示相比鸭源鸡杆菌亲本菌株,AompW对土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1),二者的MIC值分别降低了 8(128/16)和32(128/4)倍,表明OmpW在鸭源鸡杆菌抗四环素类药物中发挥重要作用。2.RZ和AompW的抗应激研究在构建AompW的基础上,分析了鸭源鸡杆菌RZ和AompW在不同NaCl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用RT-qPCR分析了不同盐度下鸭源鸡杆菌OmpW mRNA的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高盐培养基(3%NaCl)中两者的对数期推迟,生长均受到影响,但RZ的生长速度高于AompW的生长速度;随着培养时间时间增加,AompW的生长受到的影响更大。表明RZ比AompW更耐受高渗透环境,AompW的生长受高渗透环境影响更大。与正常BHI培养时相比,RZ在高NaCl含量BHI培养时OmpW的表达被上调,与此对应的是鸭源鸡杆菌也上调了 OmpW mRNA的转录水平,提示OmpW可能在鸭源鸡杆菌抵抗渗透应激中发挥一定作用。在热应激、渗透压力及氧化应激环境下,AompW均低于RZ对应激的抵抗率,表明OmpW与抗应激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3.RZ和AompW抗血清杀菌机制研究本研究分析了 RZ和AompW在血清含量不同的培养基中的生存率,随后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分别分析了两者在不同血清浓度下的OmpW表达水平及其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RZ和ΔompW在低浓度血清中的生存率差别不显著(p>0.05),随着血清含量增加,ΔompW的生存能力逐渐低于RZ的生存能力;该结果提示OmpW可能在鸭源鸡杆菌抗血清杀菌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鸭源鸡杆菌OmpW在抵抗补体杀菌活性中的作用,笔者将RZ与鸡正常血清或热灭活血清一起孵育,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了 OmpW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灭活血清处理),细菌用鸡正常血清处理后其OmpW的表达及其mRNA的转录升高;上述结果表明OmpW与该菌抵抗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有关。为初步探索鸭源鸡杆菌抵抗补体杀菌的通路,将RZ和AompW分别与鸡血清+EDTA(抑制所有补体通路)或血清+EGTA-Mg2+(仅允许补体旁路通路激活)。结果显示EDTA存在时,两株细菌的生存率几乎没有差异,而且与对照组细菌的生存率相似;血清中加入EGTA-Mg2+时,两株细菌的生存率均降低,说明补体旁路通路介导了补体杀菌活性;血清中加入EGTA-Mg2+时,ΔompW的生存率明显低于RZ的生存率(p<0.05)。这些结果提示OmpW通过抑制旁路通路发挥抗补体杀菌活性。4.RZ和ΔompW致病性的研究分析了 RZ和ΔompW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so)及小鼠感染后的生存能力。结果显示RZ和AompW对小鼠LD50分别为2.93 ×108CFU和4.08×108CFU;相对于RZ,ompW缺失使ΔompW对小鼠的LD50提高;ΔompW感染组小鼠的生存率高于RZ感染组小鼠的生存率,两组小鼠在临床症状上没有眼观差异;小鼠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肠道肠壁变薄且透明,肠、肺脏、肝脏和脾脏出血,但两组小鼠的病理变化无肉眼可见差异。上述结果表明ompW缺失导致鸭源鸡杆菌对小鼠的致病力有降低,但差异很小。随后测定了 RZ和AompW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性能,结果显示二者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均较弱,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黏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数量随着孵育时间增加而增加,ΔompW的黏附数量低于RZ的黏附数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OmpW参与了鸭源鸡杆菌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对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很小。5.鸭源鸡杆菌菌毛结构蛋白缺失菌株ΔflfA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利用上述自然转化法,用上下游同源臂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构成的线性打靶片段转化鸭源鸡杆菌感受态细胞,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阳性转化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不表达菌毛结构蛋白,成功构建了菌毛结构蛋白缺失菌株ΔflfA;随后分析了鸭源鸡杆菌RZ和ΔflfA的生长性能和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黏附性能。结果显示FlfA的缺失没有影响鸭源鸡杆菌的生长性能和菌落形态;RZ和ΔflfA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数量随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而FlfA的缺失使ΔflfA的黏附数量显著低于RZ的黏附数量(p<0.05)。表明F17样菌毛蛋白在鸭源鸡杆菌黏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综上所述,作者用自然转化法成功构建了鸭源鸡杆菌突变菌株ΔompW和ΔflfA,不仅为OmpW和FlfA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该菌其它基因的研究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OmpW在鸭源鸡杆菌抗四环素类药物中发挥重要作用;OmpW在鸭源鸡杆菌适应不同钠离子浓度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鸭源鸡杆菌耐受热应激和氧化应激有一定相关性;OmpW通过抑制补体旁路通路发挥抗血清杀菌活性;OmpW与鸭源鸡杆菌对小鼠的致病力及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黏附性能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F17菌毛在鸭源鸡杆菌黏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教师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课堂目标的达成。教学切片诊断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观察模式,旨在对课堂进行专业、细致、深入的观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旨在结合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模式的相关理论,构建一种有效且适用于高中地理课堂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切片诊断研究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地理课堂观察中,以寻求一种新的地理课堂观察方法,改善地理
近年来我国民航客运量的持续增长,发生不安全事件概率也随之增加,公共安全事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给民航业安全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也使得民航业安全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
太阳能和氢能是两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联合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有效手段。目前存在的挑战是,在太阳电池中,传统的电极材料导
能对人类、畜禽、鱼类或其他生物体显示体内毒性的那些环境污染物叫做环境毒物。近年来,评估化学物质对于人类、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科学和毒
对三联苯、并四苯和并五苯等有机晶体材料在闪烁计数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管和微波激射器等领域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技术具有成本低、用途广、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一个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就是在胞内形成由Tau蛋白(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因而了解Tau蛋白形成纤维的过程和分子机制
亚麻籽压榨制油后的亚麻饼深度开发利用研究受到关注。本实验将亚麻饼加工成部分脱脂亚麻籽粉(partially defatted flaxseed meal,PDFM),研究PDFM干预对高脂高糖饲料大鼠血糖
现代潜艇具有良好的行动隐蔽性、攻击突然性和作战方式多样性,是水下作战的战略性武器,在海战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安装于潜艇平台的作战系统是整个潜艇的控制中枢,其功能十分庞大、组成结构复杂、高新技术运用多、信息化程度高,给潜艇的研制生产、人员训练、作战效能评估带来诸多难题。军事仿真技术是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的仿真技术,在潜艇作战系统仿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
传统LLC谐振变换器以额定功率点为设计需求进行谐振参数设计,虽然确保了全负载范围内的电压增益满足需求,但同时也忽略了轻负荷状态下变换器效率偏低的问题。针对LLC谐振变换器在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电源(On-Board Charging Power Supply)等变功率工作场合下的应用,论文采用变电感比值k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切换控制的半桥LLC谐振变换器(Switching Transfo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2.4亿慢性HBsAg携带者,其中大约1/3会进展为严重的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