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电解铝已经成为我国突出产能过剩的八大行业之一。2012年到2014年,中国电解铝的产出增长率分别为13.3%、10.9%和10.6%,消费数量的增长率分别为9.2%、8.7%和5.7%。因为产量增长率大于需求量增长率,使得这三年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剩呈增长趋势,过剩产能分别为38万吨、85万吨和198万吨。而且我国大多电解铝企业经营方式粗放,在电解铝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带动电解铝企业利润的增加。加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加剧了电解铝企业的产品升级压力。在此背景下A企业想要在电解铝全行业严重亏损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短期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A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采用作业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弥补其不足。作业成本控制体系可以进行成本发生前、生产中和销售后控制,使企业管理层更加真实、准确、及时的了解各个作业环节的生产信息,实时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环节,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和其在企业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该方法在我国电解铝企业的应用还只是简单与传统产品成本法的核算结果比较,没有研究整个作业成本控制体系,尤其是缺少事中差异纠正研究,我国电解铝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这样的应用形式忽略了成本控制体系中的事中偏差纠正,不利于及时的控制成本。基于此,文章将运用作业成本法研究A电解铝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整个体系。 其次在对 A企业电解铝生产流程、生产特点、成本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A企业需要对其目前的资源控制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对A企业电解铝生产应用作业成本控制效用和现实性分析,认为 A电解铝生产企业具有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相关文献,构建 A电解铝生产企业的作业成本控制体系,包括成本控制的前、中、后期。并将其应用于A企业,包括限额、实际及其差额作业成本计算与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得出A企业电解铝产品实际作业超支的原因是单位作业耗费原材料数量增加和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最后,为了使本文构建的作业成本控制体系能够在A企业顺利实施,提出六点保障措施,包括分层次对企业员工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培训;完善规章制度,修订生产标准;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以作业成本限额为考核标准,修正考核机制;利用企业ERP系统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在本文的结尾对上述进行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