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真正的社会难题。伴随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素质也逐步得到提升,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方式主体,与社区养老结合相对密切,所以社区养老建筑设施的设置需求更为迫切。社区养老配套设施涵盖了居住生活、健康照顾、医疗设施等诸多方面,其中老年人活动空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年活动空间是支持自理老年人对独立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养老生活需求物质空间载体。然而,现阶段各个社区内养老服务设施配备并不均衡,服务水平也并没统一标准,社区老年活动空间单元存在设置不合理,活动设施不齐全的现象。伴随中国老龄人口数目和社区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快速建立健全的养老配套设施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区各典型社区为主,选择包括保障房社区、老旧社区、市区边缘社区等不同类型在内的社区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针对各社区老年活动人群的主要活动内容、日常服务设施需求以及使用习惯,通过现场问卷调研、访谈记录、时间间隔拍照以及行为地图绘制等调研方式,综合整理分析社区内老年活动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通过案例的整理对比,分析现有老年活动空间的设置形式与行为适应能力,总结其在现有阶段的优势与缺陷,并对其提出改良优化建议,以提高老年活动空间单元的适应性。本论文有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分析选题的研究背景,并总结研究内容与目的、相关概念与选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总结了老年活动空间建筑单元的基本特征,从空间布局、功能与规模方面分析老年活动空间建筑单元的类型。具体介绍了老年活动空间单元的活动功能,并总结现有老年活动空间的现状。第三章,将已建成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对比,总结出现有老年活动空间单元的功能适应方式。第四章,以广州的普通社区为研究对象,调研老年活动中心功能空间单元的行为需求,总结社区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以及日常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习惯。第五章,老年活动空间建筑单元的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基于调研数据,对老年活动空间单元与其他典型社区生活配套功能的复合设置的可能性进行探讨,研究空间组合方式、分类与优化,在有利于建筑空间可持续使用的前提下进行活动空间单元的设计改良,以提高活动单元的功能适应性。本论文经过研究认为,老年活动空间单元作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老年活动空间单元可以作为中介空间,加强与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功能设施及其他社区生活功能单元的关联,从而拓宽老年活动设施的使用人群范围。老年人空间活动单元应该有一个相对规范、标准的设置模式,以便与其他功能空间较为灵活地的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