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欺凌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更加危险,更难以遏制。网络欺凌是由外在环境变量和内在心理变量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本研究重点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基本移情和中学生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分析网络欺凌背后的环境以及心理作用机制,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选取宜昌市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前后两次分别发放了700份问卷,对比前后测数据的有效性并剔除无效问卷,共录入问卷544份,采用《欧洲网络欺凌干预项目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Alabama教养方式问卷》进行实测。研究结论如下:(1)男生的父母不良监督和父母不一致管教多于女生;父亲体罚男生多于体罚女生。男生的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能力低于女生;独生子女的母亲参与和母亲积极教养多于非独生子女;居住在城市的青少年父母积极教养多于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居住在城市的青少年认知移情能力高于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非留守青少年的父母参与和父母积极教养高于留守青少年;非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不良监督低于留守青少年;父母积极教养呈倒U型,在初三和高一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滑。随着年级升高,父母的不良监督和不一致管教会逐渐增多。高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有更高的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能力。(2)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欺凌/受欺凌的相关结果表明:父亲的不良监督、不一致管教和体罚与网络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不良监督、不一致管教和体罚与网络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呈明显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基本移情的相关结果表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父亲参与、父亲积极教养与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呈显著正相关;父亲不良监督与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体罚与认知移情呈显著负相关;母亲参与和母亲积极教养与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呈显著正相关;母亲不良监督与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呈显著负相关;母亲体罚与认知移情呈显著负相关。基本移情与网络欺凌/受欺凌的相关结果表明:认知移情与网络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呈显著负相关;情感移情与网络欺凌欺凌者呈显著负相关。(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体罚对网络欺凌欺凌者起负向预测作用,网络欺凌欺凌者不能预测父母体罚;父母参与对情感移情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感移情不能显著预测父母参与;父亲积极教养对情感移情起正向预测作用,情感移情不能预测父母体罚;母亲积极教养不能预测情感移情,同时情感移情也不能预测母亲积极教养;父母不良监督对认知移情起负向预测作用,认知移情不能预测父母不良监督。回归分析表明,预测个体网络欺凌欺凌者的主要变量为父母体罚。(4)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认知移情在父亲参与对网络受欺凌的影响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亲参与对网络欺凌欺凌者的影响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情感移情不能成为父亲参与对网络欺凌的中介;认知移情在父亲不良监督对网络受欺凌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亲不良监督对网络欺凌欺凌者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移情在父亲不良监督对网络受欺凌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移情不能在父亲不良监督对网络欺凌欺凌者的关系中产生中介作用;基本移情不能在父亲积极教养对网络欺凌关系中产生中介作用;基本移情不能在父亲不一致管教对网络欺凌关系中产生中介作用;基本移情不能在父亲体罚对网络欺凌关系中产生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