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对华反倾销的成因,研究这些成因对我国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这种研究不仅有利于客观看待对华反倾销的功与过,而且对于合理利用对华反倾销的积极作用,加速我国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个案实证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对我国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研究思路是:首先根据《反倾销协议》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相关规定,肯定了中国存在对外倾销以及国外对华反倾销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并指出反倾销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正常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的特征及成因(国际环境原因—外因和国内自身原因—内因);然后,着重探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内、外部原因,对促使我国出口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内在机制—“倒逼机制”,建立“倒逼机制”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个案实证模拟;最后,对如何利用反倾销“倒逼机制”的积极作用,加速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结论是:从长远看,国外对华反倾销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增长方式从低价竞销为特征的“粗放型”向出口量价齐升为特征的“质量效益型”转变。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根本原因,是将对华反倾销看成纯粹的贸易摩擦,只看对我出口增长的危害这种短期效应,而没有深层次地分析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对我国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期的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