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中药物质基础的复杂性,中药提取物是一个具有大量非线性、多变量及相关数据特征的复杂化学体系,其中蕴藏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医学信息。我们借鉴国际医药界关于“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技术体系,提出:中药提取物可分为基本活性物质与伴生物质,基本活性物质与其制剂的治疗特性完全或大体相关联;伴生物质可分为附加和无活性副产物。附加物质可增强或减弱基本活性物质的作用;无活性副产物无药理作用,其存在往往是不期望的。伴生物质可改变基本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药剂学参数,特别是影响活性物质从药物处方或植物提取物中溶出和进一步吸收。如何使中药精制产物获得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本课题设计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也就是说药物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药物的吸收等体内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课题尝试研究不同伴生物质对基本活性物质生物药剂学的影响,探索建立不同伴生物质与基本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表征方法,引入物理化学参数作为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与中药提取物的评价指标。以不同伴生物质组成的三七总皂苷为研究对象,将三七提取物视为基本活性物质(总皂苷)与伴生物质(糖、无机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甾醇类、黄酮类等)两部分组成。首先参照总皂苷的经典提取分离方法以分离基本活性物质(总皂苷),采用正向剔除法逐步减少伴生物质。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活性炭、氧化铝柱吸附分离纯化,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并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中主要成分的HPLC测定法与伴生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以及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制备稳定、均一的不同伴生物的三七总皂苷提供了保障。其次,建立了中药提取物的黏度、电导率、浊度、pH值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测得不同伴生物值三七总皂苷的黏度、电导率、浊度、PH值均有一定的差异,从实验数据来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同精制纯化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就是伴生物质去除这一微观过程的综合表征,为发现中药精制产物获得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性质寻找更加合适的中药药效物质分离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接下来进行了“伴生物质”对“基本活性物质”生物药剂学的影响研究,从4个不同伴生物组成的三七皂苷样品中所得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动力学参数可知,不同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在体内的吸收、消除影响较大。且有一共同规律即随着样品中皂苷纯度的增加,伴生物质的减少,皂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峰浓度及药时曲线下的面积均降低。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三七总皂苷中的伴生物质能影响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建立模型发现对物理化学参数(X)与活性物质主成分含量(Y)的相关性,物理化学参数(X)与药动学参数组成(Z)的相关性进行了数据挖掘。结果表明:(X)与(Y),(X)与(Z)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建模拟合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为建立中药提取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从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的生物药剂学的影响,不同伴生物质组成的三七总皂苷的理化参数以及理化参数与伴生物质、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对中药提取物由“基本活性物质与中药伴生物质组成”创新思想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2)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的主要理化参数的测定方法;(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化学方法对理化参数与伴生物质、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挖掘,探索了建立中药提取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评价体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