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i248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薄弱,以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不断涌入和冲击,许多中国人失去了他们的文化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就是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的判断与选择,需要借助教育这个工具得以实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可塑性极强,在此阶段中重视对其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校是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作为民族意志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将文化自信渗透到教材中,然后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材的义务和责任。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优秀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分为文化自信认知、文化自信态度和文化自信践行。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对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内容分析以及对师生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调查和访谈来对本研究的三个内容进行探索:(一)初中语文教材文化自信的教育学逻辑在于“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二)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已经基本实现文化自信,但是仍旧可以优化改善;(三)在使用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时还需要深入系统改革。调查发现,在教材的编写方面,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文化自信类的选文大大增加,类型也更加丰富,已经基本实现文化自信,但依旧还有优化的空间,如在类型方面可适当增加革命奉献文化和革命创新文化相关选文、增加中华优秀文化选文的系统性等。此外,在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师观念局限,忽视学生文化感悟;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文化实践不足,学生缺乏文化实践场;教学评价忽略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等。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三点措施。一是紧抓教材文化自信的落实,提升教师教材解读和二次开发能力;二是坚持以生为本,打通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三是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文化态度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
英语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文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然而因为某些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英语文学教育本身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英语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提出”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问题提出”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反映,数学课堂教学、教材例题习题编排或者数学试卷的试题中都相应增加了“问
里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输水主干线,其堤防的渗流与结构安全对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调度与沿线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里运河堤防工程主要险工险段存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活动形式、活动时间、参加频度、场地器材及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发提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从不相关到弱相关再到相关联最后到强相关的演进过程,阐明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并在新的实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