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初诊的Graves病患者(GD组)、经治疗缓解的Graves病患者(GDR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上述三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从而发现各组间差异,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分析中了解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推断血小板参数在Graves病不同阶段的变化的可能机制,评估血小板参数与Graves病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关系及其在Graves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方法: 采用成组对照研究,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初诊的Graves病患者58例,男16例,女42例,年龄19-42岁,平均38±9岁,病程1-4个月。Gralves病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有典型的甲亢症状和体征;2.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高于正常,促甲状腺素(TSH)低于正常;3.甲状腺自身抗体呈不同程度阳性。排除标准:1.伴有浸润性突眼者;2.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4.近一个月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正常对照组30例,皆系我院健康工作人员,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2-40岁,平均34±9岁,心肝肾功能正常,均无甲状腺疾病史及家族史,亦无血液病及其它免疫性疾病史及家族史,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GD组在年龄及性别构成上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确诊的58例GD患者记录其FT3、FT4、TGAb、TPOAb值,以伞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化验血常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对58例GD患者给予甲巯咪唑10-30mg/d口服,进行抗甲状腺治疗,疗程42天疗程末再重复检测甲状腺功能、抗体、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生成素值。对治疗前后的G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抗体、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及免疫状态的相关性及GD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小板生成素的相关关系,从而分析G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GD治疗及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检测标本为晨起空腹静脉血,取血化验FT3、FT4:、TGAb、TPOAb、PLT、MPV、PDW、P-LCR及TPO,比较Graves病患者不同阶段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生成素的组间差异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与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水平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偏相关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因TGAb和TPOAb为非正态分布,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条件,然后按参数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图表经EXCEL电子表格处理。 结果: 58例Graves病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Graves病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FT3、FT4、TGAb、TPOA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MPV、PDW、P-LC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42天后,FT3、FT4水平恢复正常的有32例,FT3、FT4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而未完全恢复正常的26例,分别命名为A亚组和B亚组,两组比较显示:A亚组的FT3、FT4、TGAb、TPOAb水平均显著低于B亚组,(P均<0.05),PLT水平显著高于B亚组,(P<0.05),MPV、PDW、P-LCR均显著低于B亚组,(P均<0.01),而A组的TPO水平显著低于B亚组(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初诊的Graves病患者PLT与FT3、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7,-0.527,P均<0.01)。MPV、PDW、P-LCR水平与FT3、FT4无显著统计学相关。初诊的Graves病患者PLT与TGAb、TPOA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9,-0.434,P均<0.05)。MPV、PDW、P-LCR水平与TGAb、TPOAb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治疗好转后的Graves病患者PLT与FT3、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4,-0.457,P<均0.05)。MPV、PDW、P-LCR水平与FT3、FT4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治疗好转后的Graves病患者PLT与TGAb、TPOA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3,-0.463,P均<0.05)。MPV、PDW、P-LCR水平与TGAb、TPOAb无显著统计学相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MPV、PDW、P-LCR均与PLT呈显著负相关(r=-0.562,-0.508,-0.553,P均<0.01)。治疗后MPV、PDW、P-LCR均与PLT呈显著负相关(r=-0.531,-0.523,-0.542,P均<0.01)。治疗前TPO水平与P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96,P<0.01)。治疗后TPO水平与P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13,P<0.01)。 结论: Graves病不同阶段存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初诊的Graves病伴甲亢患者PLT减少,MPV、PDW、P-LCR上升,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改善,抗体水平下降后,PLT上升MPV、PDW、P-LCR下降,而这些参数的变化是以PLT变化为核心的,PLT变化与FT3、FT4、TGAb、TPOAb水平呈负相关。Graves病伴甲亢患者PLT减少的可能原因为甲状腺毒症和免疫异常的作用,而且内分泌和免疫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Graves病伴甲亢患者PLT减少是由于外周破坏增多所致,而并非骨髓造血受到抑制。但无论其机制如何,Graves病伴甲亢患者存在PLT减少和MPV、PDW、P-LCR上升却是客观存在的。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简单、经济、方便,对Graves病伴甲亢患者在抗甲状腺治疗过程中,在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抗体的同时往往需要同时检测血常规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白细胞的变化,而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应用,血小板参数常同时得以检测,本研究提示,Graves病伴甲亢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一类辅助判断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状态的指标,值得临床医师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胆总管梗阻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对胆道梗阻致心、肝、肾等脏器受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作了系统研究,但有关胆总管梗阻导致胆囊损害的机
目的:利用流体动力学法构建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将能在体内转录产生发夹状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pSIHBV/X、pSIHBV/P与pHBV1.3尾静脉共注射Balb/c小鼠,观察pSIHBV/X
目的: 在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4‰,居目前可筛查出的出生缺陷之首。多项研究表明先天性或语前听力损失对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妨碍人类文明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血管重构及颈动脉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室重构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法:216例住院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110例),高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促炎性细胞因子(cytokines,CK)
目的:检测颗粒溶素(Granulysin,GRA)在不同病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同步测定血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