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与土家族节日伦理文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56个民族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了弥足珍贵的伦理思想观念,汇聚成了中华人民的伟大精神。苗族与土家族历史生存的环境,是相对恶劣的,但正是这种环境下,铸造了他们各自的民族精神,留下了让后人深究的伦理文化资源。本文以民族节日为切入点,来研讨苗族与土家族在生态、忠孝、婚恋方面伦理之异同,探讨两大少数民族伦理文化的当代价值,为现代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活生生的文化范例。  文章共为四部分:  前言部分,就选题依据、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本文创新点与方法作个概述。  第一部分,本章分为两个小节:  其一,将其历史与文化进行一下梳理,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简述与比较,苗族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与动荡性,从而延缓了其历史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文化体系上略显封闭性;土家族由于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环境,铸造了其文化精神的开放性。  其二,是将苗族与土家族节日类型与内涵分述、列举与比较,从中体现其节日文化的同与异。苗族与土家族的节日都鲜明的体现了山地农耕文化为基调;原始文化为底色;血缘宗法文化为血脉的特征,在其趋于一同文化的背后,又折射出苗族“牛文化精神”与土家族“白虎文化精神”实质的不同。  第二部分,是文中的重点章节,通过第一章的梳理与比较论述,本章以民族节日为切入点,来探讨比较苗族与土家族在生态、忠孝、婚恋方面伦理之异同。在其生态伦理观,忠孝伦理观,婚恋伦理观中,分别体现了其伦理趋于一同的和谐理念意识;远祖宗族血缘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及其注重放飞个体自由,又以崇尚群体自由为基准相统一的意识,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在其生态观念的认识上,忠孝伦理观的族际认同强弱的观念上,婚恋伦理观之儒家纲常思想影响的强弱之分上亦存在差异。苗族的生态观念朴素与原始,土家彰显人文意识;苗族在其忠孝伦理观上,民族认同意识强烈,土家族更多地彰显家国意识,更为认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在其婚恋伦理观上,苗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少,其原始婚俗礼仪保持淳朴,土家族由于受汉文化至深,从而男女地位悬殊,女性的命运受禁锢。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苗族与土家族节日伦理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对苗族与土家族节日文化的比较,得出关于苗族倡导自由平等的精神与土家族晌午赴义、包容创新精神实质的展现,其伦理道德的优秀成分,为多元文化的和谐构建与民族区域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其他文献
财富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财富观是人们对于财富的总的看法与总的观点,直接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的转型,中国人的财富观发
生态危机的出现及其解决,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活动。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
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并着力于改变现实世界而具有强烈现实生活旨归即实现人的解放的本质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现实世界,克服了以往哲学批判的
科技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的针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公共问题的行为规则。无论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还是当前科学技术、科技政策、科技法律的发展趋势来看,
<正>文人画的产生是文人在诗余文后偶或染指绘画,其业余性和自娱性使它具有了超功利性,强调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超脱。文人画家的创作手段主要是引书法入画,追求笔墨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