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根据个案管理模式制定肾移植受者个案管理干预方案。2.评价该方案对肾移植受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1.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肾移植科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96例受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院内常规护理和院外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个案管理团队根据评估、计划、实施、协调、监督、评价6个步骤对受者进行个案管理干预,其内容涉及用药、自我监测、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并发症及心理管理。2.在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相关评定量表”、“肾移植受者治疗依从性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肾移植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测量受者生活质量、依从性、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并在6个月时统计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3.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研究过程中共有6例肾移植受者失访,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例,样本流失率为6.25%。最终共有效干预为90例。1.两组受者干预前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慢性病自我效能、肾移植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受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27.938、179.307、170.621、112.047、150.104,P<0.001);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74.239、33.185、43.713、6.189、83.477,P<0.05);在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上有交互作用(F=114.225、28.583、12.841、8.086、16.090,P<0.001)。3.两组受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得分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不同时间点上依从性得分,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9.309,P<0.001);分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32.267,P<0.001);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具有交互效应(F=37.517,P<0.001)。4.两组受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干预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上升趋势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受者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77.302,P<0.001、F=257.651,P<0.001);分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0.840,P<0.001、F=68.016,P<0.001);在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有交互作用(F=9.734,P<0.05、F=102.045,P<0.001)。5.两组受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受者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25)。6.两组受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出院后6个月两组受者相关临床指标中SBP(t=-2.127,P=0.036)、DBP(t=-2.621,P=0.011)、Glu(t=-2.531,P=0.013)、TC(t=-2.741,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改善;BMI(t=-1.700,P=0.093)、Scr(-1.737,P=0.0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案管理干预可改善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受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相关临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