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常见周围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的髓鞘脱失和炎性细胞浸润,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是研究GBS的理想动物模型,是由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多发性炎症性神经根脱髓鞘性疾病,Th1细胞与Th2细胞的功能失衡是其发病的关键。TLR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其可通过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erns)识别抗原,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产生共刺激信号而促使T细胞活化。雷公藤多甙(TWP)是一种中草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一定的疗效。本实验观察了TLR4,TLR9在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的动态表达,以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探讨TLR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68只Lewis大鼠,清洁级,雄性,6-8周,体重160-180克,随机分为抗原注射组EAN组(n=4,4,4,4);雷公藤多甙干预组EAN+TWP组(n=4,4,4,4);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EAN+NS(n=4,4,4,4);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n=4,4,4,4),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4)。EAN组,EAN+TWP组,EAN+NS组大鼠用周围神经髓鞘蛋白P0180-199+CFA+NS(200μ1)免疫,EAN+TWP组从大鼠出现症状开始给予雷公藤多甙灌胃(40mg/kg.d)干预治疗,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TWP对其的影响。分别在第7天,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处死动物,取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固兰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利用RT-PCR检测TLR4,TLR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EAN大鼠在发病17天时症状达高峰,第33天时好转,TLR4 mRNA在第16天时表达最高,后逐渐下降,前后时间点相比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TLR9 mRNA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后各时间点相比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AN+TWP组大鼠治疗后其症状与EAN+NS组相比稍微改善,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EAN+TWP组的TLR9和TLR4的表达在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均低于EAN+NS组,有显著性差异。CFA组和NS组大鼠无症状。CFA组与NS组相比,在淋巴结,外周血和脾脏中,第7天TLR4和TLR9的表达达高峰,高于NS组,P<0.05有显著差异。各组织中TLR4,TLR9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TLR4和TLR9可能参与EAN发病。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抑制TLR4和TLR9的功能来减轻EAN的发病。完全弗氏佐剂可能通过刺激TLR4和TLR9增强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