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同时它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要素,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动基地。我国是土地资源大国,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同时又是人均占有量小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紧缺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加之我国土地长期疏管,造成土地资源家底不清,土地数据不准、质量不明、权属混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大因素,所以查清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对土地资源现状作出科学评价,对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科学意义上的土地评价国外始于19世纪末,我国则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适应国土资源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注重定量方法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要以县(区)为单位对农用地级别进行评定,且每6年调整一次。2000年,国土资源部正式将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并将样地法列为耕地定级估价的供选方法之一。要利用样地法,就要设定标准地块。而标准地块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对农用地评价的质量及其应用范围。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建立一套集农用地级别更新、估价、质量监测和价格监测为一体的,更加适合农用地定级估价的标准地块体系,使样地法更好地运用于农用地的评价,为县级农用地定级估价提供参考。
样地法作为一种农用地级别划分和价格评定的方法,在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采用中等水平的标准地块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级别更新、农用地估价和质量监测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河北省赤城县为例,基本研究思路为:首先,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以农用地定级指数为基础数据,分级别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抽样技术计算标准地块的数量,并根据各乡镇各级别农用地的面积合理分配标准地块。赤城县共分为4个级别,最终计算出28个标准地块。其次,计算各级别农用地的标志值(即各级别定级指数的平均值),并在各乡镇分级别选择最接近标志值的地块作为标准地块。这样可以更好的排除在标准地块选择上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使所设定的标准地块更具有代表性。再次,在所设置的标准地块中进一步分级别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基准标准地块,赤城县分四个级别,共选择4个基准标准地块,其余24个标准地块作为监测标准地块。最后,以基准标准地块为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级别更新分值加减分值计算规则表和农用地估价增减幅度计算规则表,用于农用地级别更新和估价,这些规则表将待评估地块与基准标准地块之间的相对差异进行量化,简单易操作。监测标准地块则用于农用地的整个级别的更新和地价指数的编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县级中等水平的标准地块体系的设计与应用,进一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样地法,为我国在县域范围内采用样地法进行农用地评价提供方法与参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