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粒缺伴PSI评分中高危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血液病患者粒缺合并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本研究旨在探索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病患者粒缺合并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中高危组重症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01-2018.12.31期间福建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合并PSI中高危肺炎的534例血液病患者资料,利用倾向性匹配分析调整激素组与非激素组之间基础资料的差异,对比二组治疗中炎症因子变化、失败率、死亡率、到达临床稳定状态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30天内再感染率、消化道出血和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临床经验用药,176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358例未使用激素,激素中位使用时间为8(4.25-12.0)天。激素组CRP、PCT、IL-6水平较非激素组高,动脉血氧分压较低,高尿素氮血症、低钠血症、胸腔积液(>1cm)及合并血流感染比例较高,且激素组PSI评分较高。从激素组及非激素组中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调整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后各产生125例即共125对模糊匹配,匹配后二组间高尿素氮血症、低钠血症、胸腔积液(>1cm)及合并血流感染比例等差异缩小,但激素组炎症因子仍较非激素组高,动脉血氧分压仍较低。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激素组患者病情较重,但治疗后炎症因子下降更显著,二组到达临床稳定状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激素组晚期治疗失败率(39.2%)较非激素组(24.8%)高(p=0.015),但主要体现在影像学进展,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显示,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治疗失败率(OR,0.367;95%CI,0.165-0.818)。激素组(8.0%)与非激素组(7.2%)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811)。Logistic回归提示激素可能对降低死亡率具有保护作用,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OR,0.594;95%CI,0.132-2.685),而PSI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7;95%CI,1.032-1.123)。生存曲线显示非激素组PSI V级(73.7%)患者30天生存率较PSI IV级者(98.9%)低(p<0.001),而激素组中PSI V级(87.7%)与PSI IV级(94.0%)之间30天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220),提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PSI V级患者生存率(激素组87.7%,非激素组73.7%,p=0.110)。根据PSI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对于PSI V级的患者,激素组(54%)与非激素组(42%)治疗总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308),其中激素组晚期影像学进展的发生率(37%)较非激素组(16%)高(p=0.037),但激素组晚期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15%)较非激素组(26%)低(p=0.197),并且激素组死亡率(12%)较非激素组(21%)低(p=0.289)。提示PSI V级即高危组患者更能从激素治疗中获益。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激素组需依赖升压药物的时间(2.5天)较非激素组为(3.5天)缩短1天(p=0.403)。同时激素组到达临床稳定状态的时间(5.0天)较非激素组(6.5天)缩短1.5天(p=0.856)。糖皮质激素并不增加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和30天内再感染发生率。结论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病患者粒缺合并PSI中高危肺炎的治疗中有助于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可降低治疗失败率及死亡率。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者,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尽快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
其他文献
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政法系统的亲切关怀,是对全体政法干警的鼓舞和鞭策
报纸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施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工程造价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
实蝇科Tephritidae昆虫是双翅目Diptera的大科之一,全世界已描述的种类超过450属4300余种,其中包括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在内的70余种是农业上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害虫
本文以天津市高职院校中,6所学校开展的羽毛球运动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从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课堂设置及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对天津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天津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改进。研究提出天津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课程-课外活动-多方培训-多样考核-竞赛考级”多元化模式,并对其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