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必然选择,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种党派不断演化及各党派之间的关系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其中,1928年至1949年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发展演进是决定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因素。正如邓小平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成果。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关系演进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非是“一次完成式”,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发展过程,即由早期的相互排斥到趋向信任、由策略上的合作到制度框架的形成,期间表现出的曲折、复杂和深刻的内容,在世界政党关系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近代以降中国政党政治建构中所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当前,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合作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而深刻认识这一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对于坚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制度的特色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治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设想、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二部分(第2章)是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演进的历史轨迹梳理。以双方合作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早期的相互争鸣与初步合作的缘起、在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宪政中的深入合作、在争取民主和平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斗争中的密切合作、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夺取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各自对对方的基本认识以及双方互相交往、互相影响的演变过程亦在各不同阶段呈现出相异的内容;第三部分(第3章)是动因分析,这一章分别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反动性、民主党派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顺应时代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多党合作的影响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演进的动因。第四部分(第4章)是研究意义,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从促进新中国的诞生、形成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格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演进的历史意义进行探析。第五部分(第5章)是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和理论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