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类型分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并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导致不同的分化结果。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可以揭示地理环境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本文在对巩义市驻驾庄和兰考县孔场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村域为主要载体,探讨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地理因素,并初步探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
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章,介绍本文选题背景,阐明研究地理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影响的重要意义。回顾有关农户 (民) 分化和兼业化的研究文献,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本文研究思路。最后介绍农户、农户类型和农户类型分化等相关概念。
第二章,首先介绍案例区域选择的科学依据以及案例区域概况。其次分析案例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类型分化的历史过程,最后总结案例区域农户类型分化特点,并指出案例区域农户类型分化途径。
第三章,分析案例区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剖析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
第四章,指出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经济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经济因素作用下农户类型是怎么样进行分化的。然后分析外部环境突变(特殊事件)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最后单独分析经济环境对专业户形成的影响作用。
第五章,总结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制度、农村文化以及社会网络因素,并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剖析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
第六章,归纳本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作用呈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状况对农户类型分化并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与农户类型分化的相关性在增强,出现出一定负相关性。尖锐的人地矛盾和农业进步客观上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条件。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发展为农户类型分化提供了平台。悬殊的工农业比较收益是农户类型分化的驱动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农户类型分化。农户类型分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专业户的产生。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和原有制度的改革,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没有直接推动农户类型分化,但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物质基础。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没有对农户类型分化产生有效影响。村级组织功能的弱化和缺失成为阻碍农户类型分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特征文化指导下的农户采取不同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户。社会网络是农户实现兼业化、非农化和专业化的有效媒介,社会网络的广度越宽,深度越深,越有利于农户类型分化。
特殊历史事件可能使农户类型分化出现波动,使农户类型分化的进程更加曲折和复杂,但不会改变农户类型分化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