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R&D补贴政策效率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力量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研究与开发(R&D)是科技活动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为此,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本国科技研发实力的政策。由于企业被公认为是一国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R&D行为本身又具有公共品的性质,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所以针对企业进行的R&D补贴激励政策被各国政府所广泛采用,我国政府也不例外。但是,一些数据表明巨额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政府的补贴规模,补贴强度也与科技发达国家不仅有着较明显的差距,而且还有逐年下滑的趋势。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企业R&D补贴积极性不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R&D补贴效率偏低所导致。本文针对这一宏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以较为独特的视角深入到微观层面,考察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关系,刻画出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骗取政府R&D补贴的策略性行为,得出政府的补贴将产生“逆向”激励作用的结论,从而揭示了政府积极性下降,补贴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发生的微观机制。  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意义,在阅读和梳理前人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对本文所要涉及的理论进行梳理,包括经济增长、财政 R&D补贴、博弈论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对国内及山东省的R&D补贴政策和补贴现状进行描述和实证分析,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政府公共支出激励与我国自主创新冲动关联度不高或者说政府公共支出支持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是不稳定的,补贴效率不高。第四部分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即政府科技政策制定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资助与被资助相互博弈。力图以模型的形式刻画出企业发送虚假“创新类型”信号以骗取政府R&D补贴的微观行为,并讨论在不同博弈均衡条件下政策制定者面对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最优对策。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现实情况,就如何调整财政R&D补贴政策以及运用其他配套政策来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股利政策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共同构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决策,股利政策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未来财务决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的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相关的配套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城市化偏向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对城市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了金融资源方面的思考。在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   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及竞争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虽然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现象,但是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模式,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及便利。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