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与精细化,职业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如何认识与选择职业,如何正确处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上升为学理角度,即大学生如何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中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成为了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职业认同是职业认同在大学生群体范围内的延伸,是大学生自我认同在职业生涯中的投射。本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认同是作为准职业者的大学生对自已想从事什么职业和能够从事什么职业形成明确而稳定的认识,当个体拥有高水平的职业认同时,有信心和能力从两难境地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借鉴詹姆斯·玛西亚的同一性研究范式,可以将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状态划分为职业弥散、职业早闭、职业延缓与职业达成四种类型。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就是大学生实现从职业延缓、职业早闭、职业弥散状态向职业达成状态的转变,确定并努力实现目标职业的过程。厘定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内涵后,本研究继而提出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特征,即结构的层次多样性,机制的主观多样性,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动力的多元复杂性;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意义,即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水平、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问题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高等教育实践探索的难点。本研究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借助国际权威的《职业认同量表(OIS)》,以辽宁省高校为例,展开了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现状调查,在对量表进行修订和优化的同时,也以辽宁省为例管窥我国大学生整体的职业认同发展水平,可知我国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只有18.1%的大学生属于职业达成型,36.5%的大学生属于职业延缓型,10.4%的大学生属于职业弥散型,7%的大学生属于职业早闭型,28%的大学生发展类型区分不明显,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大学的职业认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综合理论研宄与实证调查的结果,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现状,应该重视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完善引导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课程体系、健全支持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指导系统,以此提升大学生整体职业认同水平,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目标,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公共气象服务因气象灾害的重大性、预报能力的有限性、产品覆盖的不均等性导致舆论危机事件屡有发生;而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大众麦克风”趋势、具有交互性强的特性以
国际旅游已经发展到出入境旅游并重、深度国际化大交流、旅游外交功能凸显的新阶段,本文对国际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符合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背景下湖南旅游产业发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地颁发文件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但是真正投入到铁路的民间资本甚少,究其原因是投资铁路行业存在收益率低,收率不明确的风险而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
罗城县地处九万大山南麓,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是歌仙刘三姐的出生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风俗,其中以山歌文化最具有代表性。在国内
本文对汉语阴声韵从上古到北京音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所用材料来源于有关专家的古音拟音和西安、兰州、银川、毕节、绍兴、长沙等地的方音。文章对《广韵》和部分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强。而在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护理功能日趋削弱,传统的老年长期护理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居家养老为基础的
通过对苏仙区和平村探索“共享村落”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深入分析苏仙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行“共享村落”的优势条件,提出树立“共享、创新、绿色、开放”理念,打造“共享
简要介绍HXD1D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运行情况,针对主断路器的故障,进行调查及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提高机车可靠性和稳定性。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人才的培养放在了国家的高度,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主力军,对他们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互动性更强,气象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为人所知、评论,使气象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舆情时面临巨大的挑战。积极适应新媒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