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命题。《山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的战略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动的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资源条件,也使得区域物流需求增大;而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提升,又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从山西省现实情况分析,一方面,原有产业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山西区域物流系统的阻滞作用未能有效消减,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山西区域物流能力仍受供需结构矛盾、技术水平低下等因素所困,对产业结构支撑作用有限。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互动关系,对于促进二者科学协调发展,推动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出发,依据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物流系统等理论,界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物流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基于山西省1999-2013年相关数据,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系统能力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运用规范分析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物流能力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工具,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的互动关系状态进行定量测度,检验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及短期波动影响情况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①从新型城镇化要求出发,阐述了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这一概念,丰富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②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物流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决策机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物流能力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对于丰富现有理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区域物流能力,继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