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废菌体对水中Cr(Ⅵ)吸附的响应面优化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基数日益加大,产生的污水量不断递增,水污染日益严重,使水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就其处理难度和危害性而言,是难生物降解的废水,且具有较大的毒性,个别还具有生物富集效应,最终通过生物链可能造成人体中毒,危害到人体安全。在各种重金属污染事件中,Cr(Ⅵ)作为污染因子已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周围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废水中的Cr(Ⅵ)进行处理势在必行。目前用于去除废水中Cr(Ⅵ)的主要方法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当前研究较多的是用生物吸附剂进行吸附,其具有来源广、吸附能力强、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等特点,所以开发高效、价廉的吸附剂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实验用茶树菇废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Cr(Ⅵ)进行吸附,研究了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用单因素静态实验对影响吸附的五个主要因素:pH值、Cr(Ⅵ)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剂用量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茶树菇废菌体吸附水中Cr(Ⅵ)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pH值、Cr(Ⅵ)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剂用量,响应值为Cr(Ⅵ)的去除率,并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及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其影响效果不一,各自呈现不同规律;影响废菌体吸附Cr(Ⅵ)的显著性因素是pH值、Cr(Ⅵ)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相对来说pH值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废菌体对Cr(Ⅵ)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值1.19,Cr(Ⅵ)初始浓度为148.58mg/L,反应时间为89.02min,搅拌速度为180.12r/min,吸附剂用量为10.90g/L,在此条件下,实测Cr(Ⅵ)的去除率达96%以上;用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kev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茶树菇废菌体对Cr(Ⅵ)的吸附特性,在室温下最大去除效率为46.95mg/g;对表观热力学参数ΔG、ΔS及ΔH的计算表明,废菌体对Cr(Ⅵ)吸附为吸热的自发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增加了体系的混乱度;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废菌体的吸附行为进行拟合发现,准二次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茶树菇废菌体对Cr(Ⅵ)的吸附,拟合相关性系数为:R2=0.972;最后结合FTIR图,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茶树菇废菌体对水中Cr(VI)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伴有部分化学吸附,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的基团是羟基、羰基和芳香环等;研究表明,废菌体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用以处理含铬废水,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者对通过相关部门认证、具有安全认证标识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的必需品,其
字幕组成员或是影视剧的爱好者,或是语言和翻译的爱好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迷文化群体,不再是盲从的被动的迷群,而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再创者,他们的迷群行为影响
死亡是人类必经的生命终点,它作为文学、艺术领域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被不断地书写、言说。对死亡的表达与生命终极价值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文化中的传统。这种创作倾向与审
财政收入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决定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财源建设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地方经
本文以清代《红楼梦》的图像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清代《红楼梦》的图像做了梳理和概论;然后从《红楼梦》小说文本中两处对画的直接描述起始,讨
<正>发行由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站在银行的角度,从货币发行和流通方面思考与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相适应的货币体系,比较现存数字货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在各行业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特种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特种
马尔康境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景观、优美的高山峡谷、高原草甸、温泉湖泊等自然风光;拥有绚丽多彩的嘉绒文化(土司文化、民俗文化、苯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嘉绒服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为了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任务,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教学方式使自己完成
德国在二战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德国奇迹”,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强国。商品贸易长期保持顺差,2003至2008年期间,商品出口一直居于世界第一。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