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回归精神的奔突——生态批评视野中欧阳黔森的文学创作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生态批评的影响下,生态文学的创作也开始繁荣起来。学者们开始运用生态批评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他们不仅关注那些具有明显生态意识的文学写作,也开始对那些具有反生态意识的文学作品进行批判。大批的作家有意识无意识地加入并创作了具有明显生态意识的文学作品,开始对人类的生态给予极大的关注。于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生态批评的观照就显得有其必要了。  欧阳黔森的文学作品,主要为小说。知青生活,地质队生活,经商生活,是欧阳黔森进行文学创作的题材来源,特别是地质队生活时期与自然的朝夕相处,经商生活时期对于人性的洞察,都使得欧阳黔森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蕴。从整体上来看,欧阳黔森的小说始终贯穿着一条“绿色情结”,那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灵万物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类自然天性的张扬,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注。本篇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观照欧阳黔森的小说,力图对小说中的生态意蕴进行发掘与爬梳。论文在对生态批评及欧阳黔森文学创作研究状况简单梳理的基础上,从欧阳黔森的自然观切入,借助当代生态批评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欧阳黔森小说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剖析,按着提取欧阳黔森小说中对文化生态的透析,最后升华到欧阳黔森对于人类精神困境的拷问:人类应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其他文献
顾城是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的天才诗人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个体。对于顾城的研究,学术界大致沿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对诗人的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的研
与前期的长篇小说相比,索尔·贝娄后期主要集中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本论文选取贝娄创作后期三部中短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与人物分析,并与他前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究贝娄作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对比及访谈等调查方法探讨对外汉字教学和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汉字部件理论和部件教学的研究情况;评述一些实践中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及方法;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