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每年生产出大量的秸秆、畜禽粪便,且产量呈线性化增长。大量秸秆被焚烧、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畜禽粪便被弃置或冲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人畜健康,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秸秆、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养分,是宝贵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因此进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节约生物质资源、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陕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较大,每年大量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已成为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虽然当前对各省市地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已有研究较多,但涉及陕西省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的探讨也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主要从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管理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统计分析法、地理信息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等两类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陕西省农业废弃物的潜在污染风险、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同容与结论如下:第一,评估了陕西省农业废弃物的潜在污染风险。估算并分析了陕西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产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利用的潜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陕西秸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潜力都相当可观。1978~2009年的陕西农作物秸秆产量和2005~2009年的陕西畜禽粪便产量均呈缓慢增长趋势。2009年作物秸秆达1682.24万t,畜禽粪便达6166.81万t。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在农业废弃物的时空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秸秆和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利用,存在加重陕西省大气雾霾污染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风险,需要加快促进陕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第二,比较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各种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的特点、效率、效益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虽然传统小规模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的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但其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较高,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相适应。该模式对现代社会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仍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现代小规模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虽与传统小规模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的特点类似,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量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需求。现代大规模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利用率都较高,是未来农业废弃物利用的主要模式,但面临着技术、成本、市场等难题,这些难题的破解是提高该模式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前提。第三,分析了陕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利用成本高、农业废弃物利用存在技术瓶颈、农业废弃物利用主体的积极性与环境意识低、农业废弃物利用市场初步建立但不成熟、农业废弃物大规模利用存在诸多问题等。第四,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影响因素与机制。首先以农户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为例,通过实证模型研究,探讨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在理论层面讨论农业废物利用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式与利用率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政策、人口、工业、农业与技术等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第五,系统梳理与分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并针对如何促进陕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研究在对拓展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摸清陕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以及中部邻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