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棘突间相关形态学研究及Wallis系统置入治疗LDH的临床观察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探讨腰椎棘突间相关区域间接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国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及临床可行性;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置入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1)利用美国GE64排CT通过对52例非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扫描成像进行形态学测量,男性26名,女性26名,均无外伤、肿瘤及腰椎畸形,年龄24-50岁(平均34±4岁),利用PACS系统通过多方位对腰椎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基底高度、棘突上缘厚度、棘突中央厚度、棘突下缘厚度进行测量,以最佳测量角度取值为准,各测量数据均测量三次并取其均值,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T检验;(2)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10例LDH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并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1)棘突基底高度(H)、棘突上缘厚度(TS)及棘突中央厚度(TC)P值均小于0.05,男女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棘突间距(DB)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1);棘突顶距(DA)中L45节段(P=0.37>0.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2椎体和L5椎体的棘突下缘厚度(TI)(P=0.63>0.1,P=0.28>0.1)男女无统计学意义。男性DB以L23节段距离最大(11.3±2.63mm),L45节段距离最小(7.83±0.92mm),女性以L12节段距离最大(8.63±1.57mm),L34节段距离最小(6.34±1.63mm);男女性DA和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男女性DA均以L12节段距离最大,男性H以L3最高(24.38±2.17mm),女性以L4最高(19.52±2.06mm);男女棘突的厚度均呈TI>TC>TS,男性>女性,且每一棘突的下缘厚度均值较相对应的下一棘突上缘厚度大;(2)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下腰痛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1)各组测量数据值经检验均呈正态性分布,男性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基底高度及棘突厚度均较女性数值大,说明女性棘突和男性棘突相比较具有矮、薄的特点;基本反映了国人腰椎棘突相关区域的解剖特点,同时也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2)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国家的实力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物质实力,即经济实力。现今世界存在四个经济实力中心,即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美国的GDP占世界22%。二是战略实力,即军事实力。三是实力本能,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应用专家型胫骨髓内钉(Expert Tibial Nail,ETN)和经皮微创钢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ETN
近些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辐射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外的新型环境污染,对电子设备、人类健康和国防军事设施等方面构成了极大威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规模日趋扩大,研究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研究生有效教学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分析研究生有效教学的现存
目的比较髋臼横行骨折采用4种方式钢板后方入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成人防腐骨盆标本10个(8男,2女),年龄20至50岁,平均35岁。自标本第4腰椎水平及双大腿中上1/3交界处
祭祀是书院规制的重要内容.书院祭祀可以确立、增强士人对儒家伦常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引发士人对儒学的信仰,激发士人的道德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书院祭祀的影响还超
[目的]探讨经胃管减压手术方式对粘连性高位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粘连性高位小肠梗阻病人38例,其中肠道切开减压组20例,经胃管减压组
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在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NF-α生物抑制剂,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无腹部手术史在预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77例小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根据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史将患者分为
目的:ICP监测作为严重颅脑损伤的重要监护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ICP监测在动脉瘤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报道国内外较少,其临床价值有待研究。对动脉瘤夹闭术后及术前急性脑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