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老年化现象的加剧,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也被人们所关注。颈动脉狭窄不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被认为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预防,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手术治疗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血管内介入治疗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CAS因其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单纯局部麻醉,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正被广泛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治疗颈动脉狭窄,一方面预防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具体影响的程度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论,本研究首先对颈动脉狭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CAS术后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了解CAS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观察CAS对认知功能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前循环)患者,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3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30-69%)和治疗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前三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搭火柴测验(Stick Test),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利用SPECT/CT对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比较MoCA总分、MMSE评分、Stick Test评分,发现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颈动脉无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重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注意力、MMSE评分、Stick Test评分等方面得分反而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回忆、注意力、MMSE评分、Stick Test评分等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采集的图像对治疗组术前感兴趣区血流量与同侧小脑平均脑血流量比较,术后再与同侧小脑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脑灌注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狭窄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最终改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主要与术后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术后早期可出现暂时的、可逆的认知功能恶化,可能与围手术期过度灌注、微栓子脱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