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中注协制定发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全面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去”战略,由此,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次合并浪潮再度掀起。就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在时间跨度方面,关注第三次合并浪潮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在研究内容方面,也鲜有人关注本土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大样本来检验事务所合并的成效。本文试图基于在本次合并浪潮中发生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从供需两个维度来考察其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希望能以此检验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并能够对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在规模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做大做强”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以便从实际经验中挖掘到真正适合我国本土事务所发展的道路。本文以案例研究的方式,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分析方法,通过市场供需双方的不同视角,从真实质量和市场感知两个角度来考察立信合并前后的审计质量。通过对现有研究中常用于衡量审计质量的七种替代指标的考察,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立信系审计业务的市场感知质量和真实质量均未随着2006年的合并得到显著提高;(2)三家事务所合并前在质量控制、风险应对和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与合并后的整合缺陷,抵消了合并预期的积极作用,这是立信系真实质量未能在合并后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3)至于市场感知质量为何未随着合并的发生得到改善,本文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第三次合并浪潮中出现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作为研究事件,做到了研究对象的创新;第二,在时间跨度上,通过对2004-2008年,即合并前后五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更加完整地考察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第三,在逻辑架构方面,从DeAngelo的“联合概率论”出发,站在审计质量供需双方的不同立场上,从市场感知和真实质量这两个角度着手,并且结合现有实证研究中常用的衡量审计质量的相关变量,更加全面且成体系地搭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