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参照FAO推荐的保护剂毒力测定方法——滤纸药膜法分别测定了多杀菌素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e)、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 (Enderlein)和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的毒力并与阿维菌素、蛇床子素和甲基嘧啶硫磷的毒力进行了比较;测定了不同磷化氢抗性的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探讨了试虫对多杀菌素和磷化氢交互抗性;采用模拟药效实验,综合评价多杀菌素的药效,并设定不同的小麦水分,探讨小麦水分与多杀菌素药效的关系;在实仓条件下,测定多杀菌素的药效,并与甲基嘧啶硫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多杀菌素对米象、玉米象、谷蠹、锯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嗜虫书虱24 h的LD50值分别为0.344 mg/cm2、0.125 mg/cm2、0.0096 mg/cm2、0.0246 mg/cm2、0.0121 mg/cm2、0.1741 mg/cm2。多杀菌素对赤拟谷盗和嗜卷书虱72h的LD50值分别为:3.1673 mg/cm2、6.9925 mg/cm2;多杀菌素对八种储粮害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谷蠹>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玉米象>嗜虫书虱>米象>赤拟谷盗>嗜卷书虱。多杀菌素对谷蠹的毒力最大,对赤拟谷盗和嗜卷书虱毒力较小;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蛇床子素和甲基嘧啶硫磷对玉米象、谷蠹和锯谷盗的毒力均为:蛇床子素>甲基嘧啶硫磷>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对锈赤扁谷盗的毒力依次为:甲基嘧啶硫磷>蛇床子素>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磷化氢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各品系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差异均不明显。多杀菌素对试虫的繁殖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磷化氢产生抗性的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对多杀菌素没有产生交互抗性;在模拟药效实验剂量下,多杀菌素对小麦中的米象和玉米象子代的防治作用较差,对谷蠹和锈赤扁谷盗效果较好,防治时间可达到6个月和4个月,对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的效果一般,多杀菌素能够控制其种群数量,剂量越大,其种群数量越小;小麦中水分不同对多杀菌素的药效有一定影响。对于对多杀菌素不敏感的玉米象,水分大小不能影响多杀菌素对成虫的作用效果,但对子代效果影响较大,水分高的小麦中玉米象子代数量明显高于水分低的小麦。但多杀菌素对较敏感的谷蠹和锈赤扁谷盗,效果在不同水分小麦中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药效不受小麦水分影响;多杀菌素在实仓实验剂量下,对粉食性害虫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以及啮齿目害虫小眼书虱Linposcelis paeta (Pearman)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蛀食性害虫玉米象效果不好。粮囤中所占绝大多数的害虫为玉米象,控制玉米象的种群数量是实仓实验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对其隐蔽虫态的处理。与多杀菌素相比,甲基嘧啶硫磷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较显著。在小麦储藏的一年的时间内,根据温度对害虫生长发育的的影响,储藏小麦防治储粮害虫应从收获后一个月,即7-8月采取措施,可极大地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