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有机分子及其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有机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代替传统的无机半导体作为信息存储介质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将从有机分子材料入手,介绍有机分子薄膜的几种开关特性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对有机分子薄膜的电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TZ2、DDME、MV115和MV73有机功能分子材料,分别制备基于裂隙的有机薄膜和掺有纳米粒子的有机复合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谱(UV-vis)光谱、表面轮廓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所制备的薄膜进行了组分、形貌和性能的表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薄膜和CuO掺杂的SnO2(CuO-SnO2)薄膜,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添加聚乙二醇PEG(1000)和丙三醇对SnO2纳米复合薄膜的物相、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nO2薄膜呈四方相金红石结构,CuO-SnO2薄膜升温速率在3℃/min之间比较合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SnO2薄膜结晶性逐渐变好,晶粒长大,导电特性好,且掺杂PEG后的SnO2薄膜电阻均小于同等条件下未掺杂的SnO2薄膜。综合考虑薄膜裂隙的微观结构、电学特性等因素,我们确定添加PEG的氧化锡薄膜裂隙,研究基于氧化物裂隙的TZ2和DDME有机分子薄膜的电学特性。制备了有机分子MV115和MV73薄膜以及和不同掺杂的ZnO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系统的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的ZnO纳米粒子和掺杂不同元素(Cu, Li, Ag, Cu-Li, Ag-Li)的ZnO纳米粒子对有机复合薄膜的物相、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并测试了有机材料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材料MV115和MV73形成致密的薄膜,掺有纳米粒子的薄膜则形成纳米颗粒团聚现象,通过测试电学特性发现实验中制备的薄膜均具有开关现象,控制合适的纳米粒子含量可以实现较好的开关特性。掺有纳米粒子后改善了薄膜的电学特性,基于金属氧化物裂隙的有机薄膜表现出明显的电开关现象,但由于裂隙薄膜自身的导电性较好,易产生导通现象,影响薄膜的开关比;纳米粒子对MV115和MV73复合薄膜电学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加入纳米粒子可减少电极附近的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减小薄膜的开关电压,改善薄膜中载流子传输机率,提高薄膜的开关比。
其他文献
198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出现巨大变革,这让很多家庭突然感觉束手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此时,《父母必读》杂志应运而生.rn时光
期刊
儿童观决定着我们怎样看待孩子,怎样实施教育.我们的历任主编都是儿童的守护者,他们的儿童观深刻地决定着这本杂志的办刊宗旨、专家阵容和选题角度.可以说,《父母必读》的40
期刊
医学图像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或)不同的空间和(或)不同的成像技术下获得的。各种图像反映的是同一病人各种属性的信息,有关于解剖结构的信息,也有关于生理特征的信息,这些信息
1999年,《父母必读》杂志对当时的父母发出了一组调查问卷,问卷回收之后发表了一组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父母反思也让父母深感震撼的问题:“有了孩子,没了自己?”rn在之后的20
期刊
从20世纪90年代起,《父母必读》杂志就开始关心家庭关系和家庭治疗话题,为读者介绍“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引进出版了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的经典作品《家庭:无形之塔》《婚姻:
期刊
近几年随着生物芯片技术和纳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微纳流体的自动、精确的驱动,因而弄清在纳米尺度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实现微纳流体精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