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世界经济学界在着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问题时,绿色税制也应运而生。绿色税制作为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应在开源、节流、循环、保护这些领域发挥其优势。这也是研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税制建设的根本目的。目前,国内外有诸多关于绿色税制的理论,归纳起来包括:西方经济学关于环境污染的经济理论“庇古税”、绿色理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公共资本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税收为基础的绿色理论、反向激励理论等。这些理论,是研究完善我国绿色税制的基础和凭借。我国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税的发展现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宏观调控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上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因为缺乏对税收优惠政策这项工作发展的整体把握,一些政策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三是我国环境税征收范围较窄,没有单独为保护环境设置相应的税目;四是我国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税负较轻:五是缺乏有效的税费减免、返还和差别税率机制;六是各税种各自为战,缺乏整合;七是税收政策调整能源价格的力度不强。鉴于以上问题,要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税制,必须遵循和把握:一是以绿色税制为方向,调整、完善现行税制,包括加大增值税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上的杠杆作用,调整和完善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消费税、所得税、资源税、燃油税等税收政策,实行绿色关税政策;二是研究开征各种节能环保的绿色税种,包括开征环境税、开征煤炭税、开征垃圾税等。另外,还要完善其他配套设施,包括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功能;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提高执法效率;加大财政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节能减排领域金融“绿色服务”;研究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交易体系;加快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机制等。这也是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国外在此问题上的理论、实践与国内的理论、实践相比较,找出目前我国绿色税收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借鉴国外相关探索已经取得的成效,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设想。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灾害,面临我国越来越严重的能源枯竭,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税制刻不容缓。在完善绿色税制的前提下,只有在牺牲一部分GDP的基础上,才能换来青山、绿水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