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对园内安全和危险的认知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石,而幼儿的安全认知对幼儿在园安全、健康成长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网上报道的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出现;而目前幼儿家长和教师也特别担心幼儿在园的安全状况,但事实上幼儿的安全认知是如何呢?另外目前关于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认知的研究缺乏,因此研究者想了解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的认知实际情况,并看其情况是否是与家长和教师所担心的一样。本研究通过前期的访谈,向幼儿家长和教师了解到他们所认为幼儿已掌握的幼儿园内安全的认知情况,以及他们所担心幼儿在幼儿园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然后整理出幼儿园内的安全和危险情境,共分为生活安全、学习安全、玩耍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生活潜在危险、学习潜在危险和活动潜在危险等7个板块;再从许多幼儿安全绘本中查找了相关板块的情境图片,并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且易于理解的图片;经过预调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幼儿园内的安全情境和危险情境共50个。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的6所幼儿园中174名大班幼儿及3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大班幼儿对这50个情境图片的判断、原因解释和应对措施以及对“安全”和“危险”的概念定义和情境要素的认知来考察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的认知。研究者对大班幼儿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编码归类,并对22410条回答进行了编码处理,得出大班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和危险相关情境的原因解释共有十三种形式,分别为:不知道、无关想象、答非所问、错误解释、依据措施解释、依据外部因素解释、依据主观因素解释、依据价值判断解释、依据后果解释、依据客观需要解释、依据作用解释、依据直观的外部特征解释、依据感受和体验解释。而大班幼儿对危险情境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四种形式,分别为:无措施、措施错误、措施不完全正确、措施正确。大班幼儿对“安全”和“危险”的概念下定义的形式有八种,分别为不知道、认知错误、原词造句、具体举例、措施描述、结果描述、重要属性、正确定义。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访谈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发现:1.大班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和危险的认知总体上良好;2.大班幼儿对幼儿园内危险的认知好于安全的认知,家长和教师不同程度地低估了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3.大班幼儿对园内安全和危险情境的判断正确率好于原因解释和应对措施;4.城市大班幼儿对幼儿园内安全和危险的认知,稍好于农村大班幼儿;5.大班男孩和大班女孩对幼儿园内安全和危险的认知中没有太多差异,仅在情境的原因解释中,大班男孩的认知稍好于大班女孩。针对以上结论,并结合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及幼儿园环境设施的观察,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从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安全管理、幼儿安全教育三个方面来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
其他文献
社会化媒体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化媒体让大众传播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也使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旅游企业如何应用社会化营销塑造品牌价值、扩大口碑传播
近年来,随着铁磁性材料在各行业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针对铁磁性材料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得到发展,其中就包括增量磁导率法。该方法基于磁导率,与材料的剩余寿命、抗塑性、抗疲劳等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用于铁磁性材料的机械性能的评估和检测。本课题研究了基于增量磁导率法对铁磁性材料的部分机械性能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研制出一套增量磁导率检测系统。针对增量磁导率法中信号激励与信号采集方案进行了设计,包括检测探头的结
目的评价高PEEP机械通气策略对ARDS患者死亡率和气压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08年9月)、EMBASE(1980年至2008年9月)、Cochrane Database(2008年第2
首次以稀土改性的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2O3为催化剂,通过丙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丙酸丁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在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量的2.5
研究以本地猪水肿病大肠杆分离物ED1株为材料,利用PCR克隆了含猪水肿病大肠杆菌(VTEC)slt-ⅡeA基因987 bp的片段,并测定了含该克隆片段的BamHI、HindⅢ酶切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幽门螺杆菌为胃炎、胃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关系密切.目前现有的治疗方法多为铋剂三联治疗法和2种抗生素加抑酸剂法,但其副作用大,患者可接受性差,易产
实验从已筛选出的近交系大鼠的20个基因座位点中6个位点,合成6对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国内已知的SHR、SHRSP、LEW、RCS、WKY和F344等6个近交系大鼠各4只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