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产定价中的股利所得税效应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所得税是投资者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各国税收改革重点关注的对象。纵观学术史,有关股利所得税经济作用的论述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传统观,税收无关观以及税收资本化观。这三种理论观点对现实税收政策是否废止股利所得税或者将公司所得税与股利所得税合而为一各有主张。由此,股利所得税的经济作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经验研究问题。其中,股利所得税对权益资产价格的影响更是占据着经验研究的主要地位,迄今的此类研究可归纳为两大类共四种方法:间接法的税后资本资产定价法、Ohlson会计定价法和除息日股价行为法以及直接法的税率变动事件研究法。虽然学术界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的检验结果仍是含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从而使得是否合并或者废止股利所得税缺乏确定性的学术依据。 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税收政策为研究权益资产定价中的股利所得税效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环境。中国现在实行的所得税政策本质上属于古典税制,即将公司与个人视为各自独立的实体,从而对所得征收两次税。而且,根据投资者身份的不同适用的税率亦不同:2005年6月13日之前,A股个人投资者以及证券投资基金适用税率为20﹪,B股投资者适用的税率为0;2005年6月13日之后,前者的税率降为10﹪,后者仍免征股利所得税与资本利得税。 与先前经验研究文献集中于股利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税情况不同,本文应用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数据,以86家既发行A股(征收股利所得税但免除资本利得税)也发行B股(股利所得税与资本利得税都免征)的公司为样本,分别使用税后资本资产定价法,Ohlson会计定价法以及除息日股价行为法等三种间接检验法进行经验检验。此种研究设计有助于降低间接经验研究模型的取伪错误。此外,本文使用税率变动事件直接研究法,以中国财税[2005]102号股利所得税削减事件为研究样本,具有以往国外同类研究不可比拟的纯净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股利所得税对权益资产定价影响之时,传统上所使用的间接法,如税后资本资产定价法、Ohlson会计定价法以及除息日股价行为法并不能准确地度量股利所得税的定价效应。这是因为,这三种方法对股利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税的市场推断同样会出现在股利所得税等于资本利得税的市场(如中国的B股市场)。以中国财税[2005]102号股利所得税削减事件为样本的直接研究法获得的经验结果证实:股利所得税变动对权益资产价格的影响在中国符合股利所得税的传统观,即由于股利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税,因此股利支付率高的公司,投资者对其要求的回报率也要相应的高。 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现有的股利所得税政策不仅是有损经济效率的:股利所得税在理论上更为符合税收惩罚观,提高了资本成本;而且是不公平的:固定的税率没有起到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行股利所得税政策未能起到其重要的公司治理作用:抑制公司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形成。据此,本文建议中国可以取消个人投资者的股利所得税,而增强对公司间股利发放征收股利所得税。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课是基于孩子一生成长的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具有重要性.
摘 要:文学真实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前人们已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之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试图从艺术真实的价值诉求、接受鉴赏、以及困境和出路来入手,对艺术真实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关键词:真实;价值;鉴赏;困境  作者简介:孟伟,女,西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给高校会计工作带来颠覆性变化,如何有效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成为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政府会计制度“双系统、双报告、平行记账”的会计模式与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韦勒克“虚构性作为文学的突出性特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文学虚构产生的文学普遍性和民族性功能及其超越现实,超越个体的魅力。  关键词:文学虚构;特征;功能  作者简介:常晔,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强调“虚构是文学的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行为、工程项目管理趋于规范化,随着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内房地产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降低工程成本,以低成本战略增强竞争优势,对国内房地产企
摘 要:文艺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对于文艺生产的认识,需要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并与意识形态、文学体制、生产机制相联系。文艺生产是具有一定前提的,它不是凭空出现。文艺生产资料、生产主体的创作动机以及市场经济都属于文艺生产的前提。  关键词:文艺生产;前提;艺术生产资料;生产驱动力;经济  作者简介:陶格斯(1991-),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4
摘 要:在男权文化下,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从来都是一场艰难跋涉的旅程。陈染以私人化的话语,在《私人生活》中挖掘女性意识和唤醒孤独女性对存在的思考。本文主要从自身价值的发掘来剖析其作品中彰显的女性意识。带领我们走进女性独特的心理空间,敞开关于女性的生存思考以及孤独之痛,凸显出女性的主体地位,在主流文化之外努力探索女性话语权。  关键词:《私人生活》;女性意识;孤独的生存  作者简介:陈延红(1990.
摘 要:“非虚构”写作的热度已在文坛上持续了数十年,这一新型写作方式已迅速席卷文坛,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对“非虚构”写作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与评介,对其兴起、与风格类似写作风格的浅析,以探讨这一写作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读者;内心的真实  作者简介:徐小侠,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萧红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极具悲剧意识与自主意识的著名作家,其一生坎坷悲凉、颠沛流离,放逐使其饱受痛苦、孤独与寂寞。从某种程度上讲,萧红的作品创作正是其对自己人生悲剧的真实描写,萧红将自己对人生的悲剧感受与生活体验作为视角,对其所熟知的乡土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形态进行阐述,深刻描绘出了女性的悲劇与生命个体的悲剧,使其作品充满了深沉而又浓烈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萧红;小说创作;悲剧意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