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临床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和CEA在167例健康体检者、13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及13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iz1-V蛋白在5例正常输卵管标本、13例良性肿瘤标本、9例交界性肿瘤标本以及4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iz1-V蛋白在这四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分析Ciz1-V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生存曲线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卵巢浆液性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评估及临床预后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本研究的实验方法主要为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分析所选病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及CEA水平,其次,重点分析Ciz1-V蛋白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所选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进行进一步病理组织学分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iz1-V蛋白的表达情况。回顾分析所选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理诊断、FIGO分期、TNM分期、肿瘤分级、手术日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复发情况等相关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临床资料、Ciz1-V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土标准差”的表示方法,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Ciz1-V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的筛选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法。结果:Ciz1-V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中,阳性结果显示为棕黄色。实验中Ciz1-V蛋白表达结果判定采用双评分法,即将着色细胞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的评分结果以(一)、(+)、(+ +)和(+ + +)表示,即阴性、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在本研究中Ciz1-V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和非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相比显著降低(P<0.00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中,Ciz1-V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级(P<0.001)、FIGO分期(P= 0.042)有关,但与年龄(P= 0.749)、TNM分期(P = 0.328)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P= 0.545)均无关。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以看出Ciz1-V蛋白高表达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Ciz1-V蛋白低表达的患者(P = 0.016),肿瘤分级为低级别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其预后也明显好于分级为高级别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P= 0.035)。结论:Ciz1-V蛋白在正常输卵管标本、良性肿瘤标本以及交界性肿瘤标本中的表达无差异,其表达情况均高于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在正常输卵管标本、良性肿瘤标本、交界性肿瘤标本、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中Ciz1-V蛋白表达的总体趋势逐步下调。Ciz1-V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和FIGO分期相关,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预后与Ciz1-V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和肿瘤分级相关。Ciz1-V蛋白有望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