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作为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原语信息的感知、理解、储存、提取、转换及传送等多环节的信息处理。从本质上讲,口译过程就是译员大脑认知机制中的信息处理过程,是译者心理决策过程。要从根本上探究这一系列认知过程,必须采取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备受关注的图式理论主要描述人类认知过程中心理模式的构建,无疑也能为解密口译过程中译员思维因循路线提供有力解释。依据该理论,译员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被组织成图式。在口译过程中,这些既存图式被激活以帮助理解、预测、存储、提取、转换新信息,对口译的原语理解、信息记忆、译语产出起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口译认知过程可理解为译员认知机制中新旧图式的交互运作过程。在图式理论指导下,本文遵循实证研究路径,制定针对某高校2010级全日制本科翻译专业口译课程初学者的横向研究方案,旨在通过探索口译初学者思维决策过程中的图式调用情况来研究其交替传译心理认知过程。数据分析采取由译文、刺激性回顾、口译笔记、测后访谈构成的三角测量法。研究者不仅分析译员的外显口译产出,还深入探究译员产出时的内隐认知状态,从而发现译员进行决策的内在原因或动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英汉交替传译理解阶段,口译初学者主要对语言形式进行表层理解,该特征尤其体现在对陌生信息的理解中,其理解方式主要是自下而上。在汉英交替传译理解阶段,口译初学者主要通过图式获得认知补充对原语意义进行深层理解,其理解方式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2)在英汉交替传译记忆阶段,口译初学者主要对原语进行逐字记忆,导致其在处理信息密度大的原语长句时易于掌握句首或句尾的信息点而丢失句中的信息点。在汉英交替传译记忆阶段,口译初学者主要基于图式认知处理进行实质记忆,如通过图式对短时记忆进行意义重组,构建组块,扩大工作记忆容量。就笔记而言,口译初学者更倾向于用原语而非目标语做笔记,且更倾向于进行逐字记录,其笔记逻辑性与可读性欠佳。3)在英汉、汉英交替传译译语产出阶段,口译初学者均基于图式构建心理模式对语言进行意义转换。然而,其知识图式的缺乏(尤其体现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英语语言图式的缺乏)导致译语中大量仿造语的产生。此外,口译初学者未能基于图式对译语本身进行有效监控。本研究为探析口译初学者交替传译过程思维运作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为口译教学与训练中译员图式意识、图式思维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