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地表景观组成由高度集中的植被覆盖向零散的不透水表面转变,从而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UHI)。温度的不断升高,不仅对人体热舒适性和公共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增加了建筑耗能和空气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研究居住区地表景观组成与配置对温湿度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龙湖居住片区为研究区域,研究范围共105hm~2。借助遥感卫星影像图,通过系统取样,将研究区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地表景观组成由高度集中的植被覆盖向零散的不透水表面转变,从而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UHI)。温度的不断升高,不仅对人体热舒适性和公共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增加了建筑耗能和空气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研究居住区地表景观组成与配置对温湿度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龙湖居住片区为研究区域,研究范围共105hm~2。借助遥感卫星影像图,通过系统取样,将研究区划分为420个50m×50m的基础网格,再结合现场测量,分析研究了3个季节下,居住区地表景观与居住区降温增湿效果的关系。随后,利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将网格尺寸扩大至100 m×100 m、150m×150m、200m×200m和250m×250m,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网格尺度下,居住区景观组成和配置与居住区降温增湿效果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尺度依赖性。此外,本文还通过系统抽样,调查了研究区内97个活动场地,对不同遮荫条件和铺装材料间温湿度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在景观组成中,铺装比例和林地比例对居住区降温增湿幅度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增加林地比例和减少不透水铺装比例均能提高降温增湿效果。铺装比例每减少10%,最多可降温0.9℃,增湿1.4%。林地比例每增加10%,最多可降温1.0℃,增湿1.9%。(2)完整连续分布的林地大斑块、破碎分散的铺装小斑块和景观元素的均匀分布,都对居住区降温增湿效果具有促进作用。林地的分离度指数每增加10%,最多可增温3.2℃,减湿4.9%。与林地相反,铺装的分离度指数每增加10%,最多可降温1.1℃,增湿2.1%。景观均匀度指数每增加10%,最多可降温0.7℃,增湿3.1%。(3)景观组成和配置与降温增湿效果的关系具有尺度依赖性。对于景观元素占比来说,200m×200m网格尺寸非常关键,因为在铺装比例和林地比例与降温增湿幅度的线性回归结果中,R~2通常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此尺度达到最大值。此时,林地比例对降温幅度的最大解释能力可达76.8%,对增湿幅度的最大解释能力为69.8%,铺装比例对降温幅度的最大解释能力可达74.7%,而对增湿幅度的最大解释能力为67.5%。对于景观配置来说,林地的分离度指数对降温增湿效果的线性回归结果较差,在夏季和秋季R~2均小于0.100,铺装的分离度指数对降温增湿效果的线性回归效果则优于林地,并呈现出尺度依赖性。而SIEI对降温增湿效果的R~2的变化规律不如林地和铺装的分离度指数。(4)相比阴影区,居住区活动场地非阴影区测点的平均光照、气温、地面温度和地面-空气温差总是较高。两者之间的气温温差和地面温差分别最大可达5.7℃和10.6℃。相反,非阴影区的空气湿度则低于阴影区,最大差值可达9.4%。不同遮荫程度下,气温温差和地面温差最大分别能达到2.5℃和4.1℃(P<0.05),而空气湿度差异却并不明显(P>0.05)。(5)相同遮荫条件下,草地和木质铺装上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最低。最大气温温差发生在木质铺装和塑胶之间,为2.7℃,最大地面温度差发生在草地和沥青之间,为5.7℃。同样地,对于地面-空气温差来说,草地和木质铺装上的地面-空气温差也最低,铺装材料间的最大差值发生在草地和沥青上,为3.4℃。相反,同等遮荫条件下,草地和木质铺装上的空气湿度总是最高,最大的空气湿度差发生在木质铺装和塑胶间,为12.1%。
其他文献
家蚕(Bombyx mori)是从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进化而来,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家蚕的体重、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受到强烈的正向选择,因此需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除中肠外,涎腺是大多数昆虫另一个与营养利用相关的重要器官。涎腺在动物营养利用方面发挥着多种不同的作用。已有的部分数据显示,在取食时涎液可以润滑食物有利吞咽;涎液中含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当今世界,创新型人才的多寡是在科技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英才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英才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而是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满足具有天赋和潜能学生特殊需求的教育。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科技创新大国,其英才教育的发展积淀深厚,相关法规、政策较为完善,各类教育机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其经验值得借鉴。
桃花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人民备受阶级压迫和残酷剥削,文人志士为逃避政治斗争的迫害和黑暗现实的压迫,纷纷寻求安稳隐居之所,隐逸之风盛行。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传世名篇《桃花源诗并记》(后称《桃花源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为人们描述了一幅没有兵荒马乱和阶级斗争,人人生活自由平等、幸福安稳、恬然自足的美好画卷。从此“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和
高职生因为其生源结构、接受教育的性质以及面对的社会影响因素的不同,有自己特有的心理困扰。有数据显示33.1%的高职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等方面。本文以江苏X分院为例,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找出优化父母教养方式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文章通过回顾风险评价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在城镇燃气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总结归纳目前城镇燃气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城镇燃气钢质管道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分别对定性风险评价法、定量风险评价和半定量风险评价法做了简要的阐述和比较,并在规范管道施工过程、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城镇燃气系统的风险预控能力、强化用户的使用安全意识四大方面推动了城镇燃气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应用。
优质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酿造高端白酒的主要原料,而科学施肥是实现高粱优质生产的重要环节。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是深受大众喜爱且在我国种植范围广的蔬菜品种之一。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尤其在蔬菜栽培中存在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的现象,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而且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在连作高产条件下,仅依靠传统技术手段来减施化肥是不够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村优势资源,另一方面,旅游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得以蓬勃发展,农旅融合形式为乡村转型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查阅关于农旅融合模式、景观格局分析、动态模拟与优化的相关文献,山地乡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同时缺乏科学指导的乡村规划建设,极易导致环境污染。明确我国乡村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及必要性,以及景观格局优化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S.Chow)作为重庆市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其居群及个体数量在不断减少,自然更新存在障碍,野外生存状况极度堪忧。自然条件下,缙云黄芩存在有性生殖障碍,所以无性繁殖成为野外居群的主要繁殖方式,但又受到化感自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无性繁殖也受到抑制。因此,只有通过人工繁殖方式增加个体数量、扩大居群范围以及研究化感自毒
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代表昆虫,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丝腺是家蚕唯一的泌丝器官,它能够高效地合成和分泌丝蛋白。家蚕丝蛋白包括丝素蛋白与丝胶蛋白。丝素蛋白由后部丝腺(PSG)合成分泌,丝胶蛋白由中部丝腺(MSG)合成分泌,丝胶蛋白主要包括丝胶蛋白1(Ser1)、丝胶蛋白2(Ser2)和丝胶蛋白3(Ser3)。家蚕的茧丝主要由两根丝胶蛋白在外包裹丝素蛋白的纤维。丝蛋白作
石山棕属(Guihaia J.Dransf.,S.K.Lee&F.N.Wei)隶属于棕榈科(Arecaceae)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三齿棕亚族(Thrinacinae),是John Dransfield于1985年依据叶裂片的折叠情况、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状等形态特征建立的新属,当时仅有石山棕(G.argyrata)和两广石山棕(G.grossifibrosa)2个物种。石山棕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