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通痹灵片在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2014年06月至2015年0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因前交叉韧带损伤和(或)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和(或)损伤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患者,术后2周门诊随访发现患侧膝关节仍明显肿胀的病例纳入本研究。共纳入3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单纯半月板损2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16例。以患者纳入本研究的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顺序为奇数的病例为治疗组,采用通痹灵片治疗,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6.50士7.294岁;单纯半月板损伤1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者7例。纳入顺序为偶数的病例为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缓释片治疗,共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9.53士8.488岁;单纯半月板损伤1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终点事件为关节肿胀三1级或治疗2周)患者髌骨中点周径、髌上2cm周径及肿胀度。获得数据后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治疗前髌骨中点周径(36.60±1.635cm),髌骨上2cm周径(38.45±1.490cm);对照组治疗前髌骨中点周径(36.22±1.542 cm),髌骨上2cm周径(37.40±1.601cm)。治疗组治疗1周后髌骨中点周径(35.83±1.574 cm),髌骨上2cm周径(37.15±1,472 cm);对照组治疗1周后髌骨中点周径(35.92±1.473 cm),髌骨上2cm周径(35.48±1.390 cm)。治疗组治疗2周后髌骨中点周径(35.27±1.502 cm),髌骨上2cm周径(36.53±1.395 cm);对照组治疗2周后髌骨中点周径(35.34±1.394 cm),髌骨上2cm周径(35.23±1.297 cm)。治疗组治疗2周后无效2例,有效4例,显效14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2周后无效3例,有效6例,显效10例,有效率为84.21%。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1周后膝关节中点、髌骨上2cm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2周后膝关节中点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2周后膝关节髌骨上2cm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髌骨上2cm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髌骨中点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灵片可有效地缓解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短期治疗效果与尼美舒利缓释片效果相当,两组治疗结果显示,膝关节肿胀消退以治疗第1周明显,提示膝关节镜术后肿胀应尽早治疗,早期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通痹灵片又因其可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镜术后急、慢性膝关节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