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遮蔽在父权文化暗夜中的现代女性书写,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观照着女性个体生命的本质。在激扬着青春、热情,爱与笑的同时,也低诉着痛苦、灰暗,恨与泪。现代女性文本将被男性书写史忽略或定格的长女形象作了深入描摹,并呈现出迥异于传统男性文本的颠覆性特征。论文从文化批评、心理分析角度,展现了现代女性书写视阈中,现代长女由显意识到潜意识层面的困惑与挣扎,长女作家自传式倾诉所表现的新旧交替时期长女们的生存焦虑,以及父权黑暗无意识的巨大吞噬力。 现代长女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标本意义,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转型期女性的生存状态,理解新旧夹缝中妇女解放的艰难曲折和可能走向。本文意在揭示现代女性作家长女书写的文学史意义:即以女性视角,关注现代长女的生存境遇,还原历史本相,形成对传统男性长女书写史的潜在颠覆和重新改写。 论文从三个角度对女性视阈中的长女形象进行了分析。 一、现代女性文本中长女的基本生存状态。从生存状态角度,可以把现代女作家笔下的长女形象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焦虑型”长女。她们受到了启蒙思想的感召,个体意识蠢蠢欲动,但是由于父权文化规定的长者规范和软弱、依顺的女性弱质的结合,导致对长女本体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进而使长女产生本体被客体化的焦虑、困惑和绝望。第二种是“丑恶型”长女。她们与庸俗母亲共谋,向男性世界献媚,甚至发展至同性间的残酷厮杀。第三种是“救赎型”长女。她们通过反串男角,模拟雄性以获得父亲认同与自我救赎,最终陷入本体沦丧的迷阵。通过对三种长女类型的分析,还原了真实的历史面貌,表现了长女在新旧交替时期本原生命的躁动。 二、长女形象的原型解读。这一部分借鉴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的原型理论来分析长女形象。在父权语境中,长女形象对应为母女二重性的“大母神”原型。她既具有母性的包容、滋养的特性,又具有父之女的服从缄默的角色特质。论文的这一部分以“大母神”原型为核心,通过聚焦长女正负两面的特质:善良和恐怖,展示长女们集体无意识的巨大重力作用,表现父权话语场的强势控制。 三、现代长女作家的文本自述效应:隐性颠覆和自我救赎。长女作家的自述文本可以看作塑造、展现长女形象的另一种文本—真实的文本,这恰恰与小说—虚构的文本,构成互文补充关系。这种分析能够增进我们对现代长女形象的理解。张爱玲和萧红的自述文本表达了对父权的隐性颠覆和对长女身份的质疑;白薇和苏青的自述文本则表达了对长女责任的承担和对自我的救赎。长女作家的自述文本揭示了长女作家对父权社会的控诉和颠覆,其中隐藏着传统长女的潜在自恋和焦虑,以及她们在父权精神陷阱中不能自拔的巨大痛苦。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女作为一个容易被忽略、被误解的角色,承载着许多丰富的文化特质。现代女性书写突破了传统/男性书写的樊篱,揭开了长女生存境遇之迷,为展示父权/男性文化困境中长女的未来出路奠下了基石。关键词:长女焦虑救赎颠覆分类号:工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