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铁路事业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外人入侵的背景下屈辱的诞生。在战争的炮火、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负重前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铁路事业也随之不断壮大,从1997年到2007年这十年间,经过六次大提速,中国铁路迈入了高铁新时代,并且逐步形成了普速、高速、城际快速三种旅行运输系统。由于铁路的低成本、运输能力强、时间把控的精确性等众多原因,成为了大众旅行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铁路仍然是普通线路,大面积的提速给铁路站房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冗长繁琐的流线、站房的容量、交通换乘的不便以及候车环境的问题。于此同时铁路站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建筑,体现着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以及建筑特色,作为一个地标性建筑如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对于一些发达的地区,多数会拆除旧的铁路客运站,重新设计一座现代化的铁路客运站。但对于一些城市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通过对旧的铁路客运站的改造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可以节省非常可观的投资。本文通过简单梳理国内外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小型铁路客运站三要素演变过程,同时分析一些国内外中小型铁路客运站的改造案例,来探讨我国中小型铁路客运站更新改造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既满足于现阶段的使用,又富有一定的前沿性。为其他类似的建筑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一共有五章,全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第一章对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对象做出界定;第二章以时间节点对我国的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做出一个宏观的简单概括,接下来是论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然后分析我国中小型铁路客运站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究相关的改造实例。第四章首先说明改造的原则与价值,然后通过以上章节总结改造的策略;第五章将整个改造的思考过程应用到吐鲁番铁路客运站改造案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