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温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极佳的大型肉质伞菌,近年来栽培产量快速上升,为了促进杏鲍菇产业的稳健发展,本论文围绕培养温度,开展通过培养温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胞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选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常用菌种Accc52627为供试菌株,分别设置17℃、19℃、21℃、23℃、25℃、27℃、29℃、31℃共8种温度对杏鲍菇进行发菌管理,并记录发菌过程中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以后进行栽培试验,对生长周期、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进行计算统计,通过综合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如下:23℃、25℃条件下菌丝长势较好,且满袋天数少,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约为3.5mm/d左右,培养周期较短,子实体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可达310g以上,生物转化率高达90%左右,出菇时间集中,整齐度较好;并且23℃培养条件下出菇天数较短,平均出菇时间在15d左右;菌丝培养阶段最适宜温度为23℃。2.通过对不同培养温度下杏鲍菇生长发育各阶段胞外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胞外酶在整个菌丝培养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温度对酶的活力水平有一定影响。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培养初期酶活性较低,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酶活力水平逐渐升高,后熟期达到最大值;而菌丝胞外淀粉酶的活性却在整个菌丝培养阶段变化规律不稳定,温度对其影响也无明显规律。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测定杏鲍菇整个栽培周期基质菌丝内的海藻糖含量变化,以及不同培养温度对杏鲍菇基质菌丝内海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糖在杏鲍菇整个生育期内的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原基形成时期,基质菌丝内海藻糖含量最高;从培养温度对海藻糖的产生影响看,海藻糖的含量在杏鲍菇菌丝能够正常生长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内海藻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但在19-25℃范围内增加不是很明显,而当培养温度高于31℃以后,超出了正常培养温度范围,菌丝生长进入胁迫状态,海藻糖含量急剧升高。而在培养温度达到37℃后,菌丝生长停止,菌丝内海藻糖的含量迅速下降。4.利用DNS法测定体系中还原糖量,用差值法计算酶间接反映生成海藻糖的含量,从而反映海藻糖合成酶活性的方法研究杏鲍菇生长发育各阶段海藻糖合成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胞外海藻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原基形成期和菇蕾期时,海藻糖含量处于较高的状态,而海藻糖合成酶的活性却不是峰值。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核心议题,系统考察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于中国教育财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复合
朱光潜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在美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注重其美学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写作理论方面的成就,而且这一理论应该用于指导中学作文教学
工程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暗塘、暗沟等地质情况,须根据基础的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经过经济性比较,证实换填垫层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施工简便并可有效缩短工期。
应用文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主要作用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处理事务、用作凭据。初中生学习应用文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
<正>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及新教材,并已逐步推广实施。这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
理解膜下滴灌参数对土壤盐分运移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是制定科学滴灌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环节。毛管布置方式和滴灌水质是膜下滴灌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其对土壤盐分变化、
专利设计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应用,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效益及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未来阶段学生专业内容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意识教育条件。本文将依
藏传佛教的造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流行样式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造像法完成的,是某种宗教意义的表现.它通过供养仪轨,以一定的构成样式表达特定的教理;同时也有先出现新样,再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名单正式公布。其中,绿色工厂34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10个。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坚持
<正>历经坎坷之后,他面对青山绿水,说出了"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这般高雅淡泊的话语。可他终究是生活在凡尘俗世之间,他的笔墨之中可以出世,可他本人却要入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