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方式研究个体是如何做决策的。决策者在面临决策时会受到问题形式、行为模式、个人习惯喜好以及决策者人格特征的影响。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导致决策者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偏好,该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效应自Tversky与Kahneman发现以来,众多学者不断创新该领域的研究,从风险情景、认知、情绪、个体的差异、任务特征等不同角度来研究证实这种理论。归纳起来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个体因素和任务因素。所以本研究从这两个研究方向,在特定职业方案情境下,考察对个体职业决策的影响。本研究以贵州、广西、湖南地区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职业决策为背景设计风险决策问题。该研究采用实验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2(群体:大学生、企业员工)×2(成就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2(框架表征:积极表征、消极表征)因子设计,目的在于考察不同被试、不同成就动机、不同框架表征对职业决策的影响,因变量为职业决策的反应倾向,以此揭示个体特征因素和任务因素对决策者行为倾向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在职业决策的背景下,是存在框架效应的,不同的框架表征影响被试的职业决策倾向。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匹配度中获得率中等的职业方案中,积极的表征方式更能诱导被试的选择倾向。(2)群体类型的不同会导致在不同职业方案倾向性的差异。有过工作经验的被试在职业选择时更倾向获得率高的职业。(3)不同成就动机水平会影响职业决策。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职业方案中追求成功被试的职业选择倾向性显著大于避免失败的被试。(4)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的职业方案背景下,框架效应、群体与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在三者的交互分析中框架效应与群体的交互作用显著,并且群体类型为主要的变异来源。(5)在匹配度低、获得性高的职业方案背景下,框架效应、群体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与消极表述相比,在积极表述中,被试的倾向性更大;企业员工在低风险的职业选择中较学生倾向性更大。